-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列传文学叙述五题.PDF
                    
                                                                      文学研究 
            《史记》“列传”文学叙述五题 
                                   张 强 
     内容提要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四史之首。20世纪以来,受到 
  西方学科分类的影响,研究者多将《史记》视为一部严谨的史学著作予以研究。这种倾向其实是忽略了历史 
  语境下的《史记》客观影响。在“文史哲”不分的历史时期,《史记》的价值是贯通这三个门类的。司马迁在创 
  作中是以文学笔法担当历史叙述的,并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承担博大精深的历史哲学观的。因此,今天的研 
  究中有必要从文学叙述的角度重新认识《史记》的历史写作。以《老子韩非列传》、《孙子吴起列传》、《苏秦列 
  传》、《魏公子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使用文学研究的手段对他们进行解读,希望以此开辟一种全新 
  的研究《史记》的角度。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文学史料 六经 
     张 强,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223300 
                            一、读《老子韩非列传》 
    在先秦诸子中,唯有道家学说的开创者老子的称呼十分特别。“子”是尊称,意为“先生”。诸子的 
称呼统统是姓氏加上“子”,如孔丘被尊称为“孔子”,孟轲被尊称为“孟子”,墨翟被尊称为“墨子”,等 
                       [1] 
等。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境内)人,姓李,名耳,字聃, 
是周王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如果按照古人称呼的规律,老子应称呼“李子”才是。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研究老子事迹的重要资料,可惜,司马迁没有说明李耳为什么有“老子” 
的称谓,而不是“李子”。孔子曾当面向老子讨教礼的知识,据此,老子的生活年代应略早于孔子,然 
而,司马迁在其本传中又引援他人的话说,老莱子也是楚人,著书十五篇,是道家学说的重要人物,其 
生活年代与孔子是同时代人。问题是,李耳是否就是老莱子?“老子”这一称谓是否与老莱子相关?从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编号:13ZD111)阶段性成果。 
   [1]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江苏社会科学2018/2 ·  · 
                                                                        217 
《史记》“列传”文学叙述五题 
司马迁的叙述看,可以肯定地说,李耳与老莱子是两个人。可是,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李耳 
为什么有“老子”的称谓,看来这一问题只有等到有新的文献出土时才能找到答案。 
    其实,不仅老子的称谓让人感到是个谜,而且他的事迹也同样扑朔迷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 
记录老子生平事迹较为权威的历史文献,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 
    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 
    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 
    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本传记载的老子事迹主要是上述二事。到了司马迁生活的年代,经汉武帝的首肯,儒学已代替道 
家学说成为了官方哲学。这一时期隆儒黜道不但成为时代的风尚,而且孔子提倡的礼学经董仲舒的 
推明,已成为维护政治秩序的基本力量。在这一时刻,司马迁能不受时代风尚的影响,专门在老子本 
传中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一事,并借孔子之口说老子是“龙”,这种见识是非常有眼光的。 
    孔子向老子问礼表明,孔子熟悉周礼的程度远不如老子。在这里,老子对孔子的回答极有深意, 
他十分不客气地说:“您所请教的礼,不但制定它的人早已死了,而且连他的尸骨都已经腐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