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三语文接轨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339套)
河南省开封市2014届高三接轨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工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s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以后,经学的统治动摇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摆脱了经学的束缚,特点才受
到重视,开始深入探讨诗歌创作本身的规律。诗是言志的、缘情的,如何将情志用语言完
美表达出来,是诗歌理论必须回答的问题,特别是言不及意论说出了诗人们在创作中深切
体验过的一种苦恼,自然容易被诗人接受。诗歌批评家结合诗歌创作和欣赏的特点,来论
述言意的关系,他们所说的意,已不仅指思想、概念、鉴识等逻辑思维,更多的是指印象、想
象、情调等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这些更难用言辞完全地表达出来。语言的力量难以枯
量,但同人类丰富的情感、心理相比,又是苍白无力的。诗歌创作欲求达意,最好的方法是
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
去咀嚼体味那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情思和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读者的
联想千差万别,不一定完全符合作者的原意,只要总的趋向一致,不但不会损害原意,反而
能使诗的意味更浓郁
晋陆机在《文斌》中提出言与意的关系:“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
难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深入阐述了创作活动中言意关系:“方其搦瀚,气倍辞前,暨
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半折心始”是说有一半的意
不能表达。这段话说明了言意的区别,以及创作过程中言辞不能完全达意的困惑和缺憾。
言和意的关系,既有吻合的时候,也有乖离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思表纤旨”“文外曲致”,就更不容易诉诸语言了。唐代诗歌理论家司空图提出的“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
致”,这些不可能由诗人用语言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让读者自
己求得它们,这样,它们就显得更生动、更活泼。司空图把这种境界称之为“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宋代梅圣俞从读者的角度评论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
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认为诗歌应
该在有限的篇幅内给读者以不尽之意,这闻述了言意之间尽与不尽的关系。
言意关系是古代诗歌理论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
注重言外之意,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含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是无尽的。作诗最忌大直、太露,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既是有尽,又是无穷,使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最广阔的想象余地
(摘编自袁行需《言与意)))
1.下列关于诗歌中言与意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中的意既包括逻辑思维,又包含形象思维和心理活动,丰富而复杂,这都难以
用言辞完全表达出来。
B.诗歌想要达意,需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诉诸言内,寄诸言外,达到
以有尽之言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
C.诗歌中言与意的关系,常常让作家感到困惑,言不及意的诗歌理论说出了诗人们
在创作中深切体验过的苦恼。
D.诗歌中言与意的关系,有吻合的时候,也有背离的时候,如“思表纤旨”“文外曲
致”,就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摆脱经学的束缚,文学特点受到重视,人们开始深人探讨诗歌创作本身的规
律,这些是在经学统治动摇了的魏晋之后。
B.陆机提出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裕所说的“暨乎篇成,半折心始”,都揭示了
诗歌创作中言不尽意的问题
C.诗人大多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谈论言不及意的苦恼,而宋代梅圣俞则站在诗歌欣赏
者的角度谈及言与意尽与不尽的关系。
D.言意之间尽与不尽的理论,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很大,因此,历代诗人和诗
歌评论家争论不一,各执一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可见,在审美情趣和美学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新人教版 第38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11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1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21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31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37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27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46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50套).doc
- 2014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第4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摸底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45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试题(一)(新人教版 第224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摸底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516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月考(一)试题(新人教版 第582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21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月考(二)试题(新人教版 第583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3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74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期初联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41套).doc
- 2014届高三语文第5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
最近下载
- (11)--1.2.1 植物细胞的繁殖-有丝分裂.ppt VIP
- 2025年招生和对口招生文化素质测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912.pdf VIP
- 广东省广州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VIP
- 大学物理1-1质点运动的描述.pptx VIP
-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博物馆里的抗战教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pptx VIP
- 中国机长观后感中国机长观后感范文.pdf VIP
- 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保安员证》考试题库含答案统编版 .pdf VIP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pptx
- 课题申报书: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医学教育创新融合途径研究.docx VIP
- 面向人工智能应用的语料数据生态构建与治理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