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doc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姓名 学号 分数 1、隋朝大运河有四段,其中拥有段数最多的省份是 A 浙江 B 江苏 C 山东 D 河北 2、下列首创于隋朝的制度有 ①府兵制②三省六部制③租调制④科举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3、唐朝时期扬州极为繁盛,时有“扬一益二”之说,扬州的繁荣最直接得益于 A 当地经济发达和经济特色 B 政治的清明政局稳定 C 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 4、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 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 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 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5、下列国家参用唐朝制度并教授儒学的有 ①朝鲜②天竺③波斯④日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唐诗兴盛的最根本原因 A 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B 庶族地主登上了政治舞台 C 科举考试和帝王提倡 D 民族融合和频繁中外交往 7、下列史实与科举制的演进有关,按时间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①创武举、殿试 ②始建进士科 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⑤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⑤① 8、下列各项唐朝的制度中,能相对减轻农民负担的是 ①府兵制 ②募兵制 ③租庸调制 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是从古代民族发展而来的,以下古今民族没有渊源关系的是 A.回纥——回族 B.吐蕃—藏族 C.南诏——彝族 D.黑水靺鞨——满族 10、反映了唐朝时期我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的史实有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 ②唐朝高僧义净到印度研究佛学 ③唐朝建造“海上霸王” 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与唐高宗无关的是: A.唐高宗时,大食与中国通使 B 唐高宗时政府编撰《唐本草》 C唐高宗时,西突厥灭亡 D唐高宗时,行开元通宝 13、(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府兵俑》 材料二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确也。” —《新唐书》 材料三、贞观二年,唐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在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天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贞观政要》 材料四: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 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 户乎?(1)从材料一《唐朝府兵俑》中可得出什么信息。(3分) (2)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源于何时?后来又被什么制度取代?(2分)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和归纳这一制度的特点及其作用?(8分) (4)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是何时崩溃的?崩溃的的根本原因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3) (5)唐太宗所说的“时”指的是什么?(2分) (6)“人君简静”是什么意思?(2分) (7)概括说明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2分) (8)列举唐朝政府为“不夺农时”而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9)指出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用题中原文作答)(2分),并归纳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主要史实(4分) 14、(材料一:自公元634年开始,至公元846年吐蕃王朝瓦解,在这2间,据不完全统计,唐朝和吐蕃之间使臣来往不少于191次,吐蕃使团来唐125次,唐朝使团入藏66次。—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是指用四川、云南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用马帮运输,故名。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盛于唐宋,元明清持续发展,直到云南的公路和铁路修筑以后,茶马古道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茶马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