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3.2.2 山地之国(学案).doc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3.2.2 山地之国(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学案:3.2.2 山地之国(学案)

3.2.2 山地之国(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2.3.过程与方法1.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2.合作探究:瑞士旅游业 (1)自然环境:结合图3-26说说瑞士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并说说瑞士为什么被称为“山地之国”。 (2)生产生活特色: ①出示图片,并结合书本图片图3-27和图3-28,图3-29,[ 说说图片反映了瑞士怎样的生产特色。 ②结合图片和文字信息,分析瑞士能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 (提示:从旅游设施、自然环境、交通条件三个方面总结。) 3. 感悟:人与山的关系 (1)阿尔卑斯山与瑞士的关系: ①介绍瑞士除旅游业外的知名产业,说说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②介绍瑞士人深受阿尔卑斯山影响的生活。 ③如何理解阿尔卑斯山孕育了瑞士的地形,也造就了瑞士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合理利用环境: ①思考:旅游业在给当地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忧患? ②分析:瑞士人为什么早在19世纪就制定了“森林法”,他们如此重视环境保护的原因有哪些? ③出谋划策:针对阿尔卑斯山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假如你是旅游业的开发者,你该怎么做?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又该会怎么做? 三、随堂巩固 1.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是 ( ) A.乞力马扎罗山 B.阿尔卑斯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天山山脉 2.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区,当地人被称为“大山之子”的是 ( )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瑞士 3.阿尔卑斯山位于 境内 ( )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4.成就瑞士丰厚的旅游资源的原因有 ( ) ①多样的地形 ②奇特的景观 ③古老的城镇 ④古朴的乡村生活 ⑤丰富的矿产资源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瑞士山区最重要的旅游季节是 ( )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 6.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有 ( ) ①旅游设施精良,服务细致入微 ②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自然风光独特 ③交通条件便利 ④瑞士人素养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连接了阿尔卑斯山脉两大著名的旅游胜地,被称为“世界上行驶最慢的观景快车”,其行 程近7个半小时,跨越290多座桥梁,穿过90多条隧道,翻过上瓦尔德山岭(海拔2033米),是瑞士最受欢迎的全景观列车游览路线的是 ( ) A.伯尔尼纳快车 B.金色山口快车 C.黄金列车 D.冰川快车 8.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 ) A.发展山区必然要破坏环境 B.我国所有的山区都可以吸取阿尔卑斯山区的发展模式 C.每个山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 D.修筑梯田可以解决我国山区农民的增收问题 9.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财富,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所以瑞士人对 倍加厚爱( ) A.旅游设施 B.冰川快车 C.生态环境 D.河流湖泊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交流会中,来自阿尔卑斯山区瑞士的中学生法雅,和来自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中学生劳拉见面了,他们分别向对方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据此回答第lO ~ 11题。 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法雅说的 ( ) A.旅游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B.这里是理想的滑雪胜地 C.我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D.我国有著名的“冰川快车” 1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劳拉讲的 ( ) A.我家乡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B.我家乡玉米和马铃薯品种繁多 C.这里驯养羊驼和骆马 D.这里有小溪流水 1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阿尔卑斯山脉跨越了哪些国家。 13.瑞士除了旅游业外,还有哪些知名产业?它们与瑞士的自然条件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某乡政府引导村民发展以当地独特的“小气候、原生态、农家屋、高山菜”为背景的“农家乐”体闲生态旅游。仅2005年,该乡就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直接营业额达1000多万元。随着“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原来的“土农民”当起了“小老板’’,一些外出务工的青年也陆续回乡经营“农家乐”。这不仅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而且带动了当地绿色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道路。 (1)该乡政府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的依据是什么? 该乡发展“农家乐”对当地农民有什么影响? (3)该乡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