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全是精心选出来的精品资料,绝对值得下载!
文君井:诉说茶与水的爱情
字数:2346
来源:海峡茶道?? ?? 2010年7期 ??字体: HYPERLINK javascript:ChangeFontSize(zoom,%2018); 大 HYPERLINK javascript:ChangeFontSize(zoom,%2016); 中 HYPERLINK javascript:ChangeFontSize(zoom,%2014); 小?? HYPERLINK /Print.aspx?titleid=cha打印当页正文
邛崃最有特色的两条街是兴贤古街和内里仁街。兴贤古街是极具成都平原民俗风情的古街,街两侧的建筑古色古香,是极具四川特色的青瓦小楼。街里的4组43尊神态造型各异的人物雕塑再现了半个世纪以前农村集镇赶场的盛大场面。被喻为“永不散场的赶场”。从兴贤古街左转便是内里仁街,被喻为天下名泉的文君井就在这条街里。文君井相传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设“临邛酒肆”时汲水酿酒煮茶的水井,现被围成一个十亩庭园。园中有小桥流水,有池塘假山。有亭台轩榭,多为清末民初时的建筑。文君井以青石砌井壁和井口,井外又置石栏围护,点点绿苔掩不住岁月的痕迹。从文君井往里走,便是天下茶客艳羡的文君茶铺。文君井一侧是一湾碧池,隔水相望便是琴台。“井上疏风竹有韵,台前月古琴无弦”,琴台上的对联写的便是文君井的景色。 坐在文井君旁的露天茶馆,看茶倌从文君井中取出水来。然后放在炉上。不一会儿,便看到茶壶升腾起白色烟雾。茶倌问道:“先生,泡什么茶?”我说:“文君井水当泡文君茶呀。”常言道: “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邛崃与蒙山相邻,自古是产茶之地。邛崃最有名的茶有两种,一曰文君嫩绿,一日花揪。花揪堰是邛崃一地名,自古便是产茶地。文君嫩绿也产自花揪一带。清代学者章发曾作诗赞道: “地接蒙山味具殊,火前火后亦同呼。相如应有清泉喝,会试萌芽一试无。”他恰说出了文君泉烹文君茶的妙处。 好茶需好水,好水煮佳茶。“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葜显其神,非精茶何窥其体。”茶质需借助水质浸泡煎煮,才能完全散发茶的清香。古人饮茶煎煮而饮,即所谓“烹茶”,用水极为讲究。水的甜度、柔度、顺度、轻度、清度、滑度等都将影响茶的,口感。有人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历代茶人对泡茶之水的选择都很为讲究,甚至有人取清风细雨中的无根水,于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于旭日初升前取朝露之水,用这些水烹茶。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已成为茶人取水的共识。每处水都因周围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口感。文君井的水质非常适合泡茶,因而被喻为天下名泉。《邛崃县志》载:文君井“井泉清冽。瓮砌异常,口径不过两尺,井腹渐宽,如胆瓶然。至井底,径几及丈,真古井也。”有好事者入井测试,井壁为黑黏土,杂有陶片,井为矮罐形土窖井,井内呈不规则椭圆形,深达3.9米,井内最大直径为3.8米,形似一口埋入地下的大瓮。文君井泉清澈明亮,终年不涸不溢,用此泉水烹茶,清香甘醇,实在醉人。1957年,郭沫若到邛崃文君井,煮茶品茗之余吟诗道:“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会当一凭吊。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我捧着茶碗,看茶叶在水中慢慢展开,茶色由暗绿而现新绿,茶体由蜷缩而伸展生机,茶的香味也随水的蒸汽慢慢晕开。轻轻啜一口,泉的清洌,茶的清涩,入口即化为怡人的清气,沁人心脾,犹如一股真气打通一窍,顷问如释重负,身轻如燕,膀生羽翅。相传当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就是用此水此茶啜泉品茗相伴人生的。回首望去,文君井正沐浴在阳光之中,井旁石坊上题刻的“文君井”3个大字分外注目。井北垆亭,正是卓文君夫妇卖酒烹茶的亭子。 2200年前的成都繁华美丽,父母双亡、无缘仕途的司马相如在繁华之中更感人境孤苦伶仃,他来到临邛(今邛崃)的同窗好友王吉家。身为县令的王吉设宴款待司马相如。临邛首富卓王孙也宴请司马相如到家做客。宴会开始后,卓王孙带领众宾客向司马相如敬酒。酒酣耳热之际,王吉介绍道:“相如先生风流洒脱,文章写得漂亮,而且善弹琴。今天佳宾美酒,何不请相如先生弹奏一曲呢?”众人听了,齐声称好。司马相如欣然抚琴,姿势潇洒神采奕奕。他高唱道:“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邀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退毒我肠,何缘交接为鸳鸯?”众宾客只知琴声铮铮,又有谁理解曲中深意?一曲《凤求凰》。求得文君归。相如抚琴高唱时,打动了帘后听琴的卓文君。文君是卓王孙女,她新寡在家,素爱音乐。她被司马相如的才情和风度打动了。宴会结束后,文君和相如通过侍婢转达心意。文君知道父亲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便在一天晚上偷偷跑了出来,她和司马相如连夜私奔。后来,他们在临邛开设酒店,过起“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优闲生活。这对才子佳人开的小酒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