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kw@5k氦制冷系统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聚变堆总体研究室.pptVIP

5kw@5k氦制冷系统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聚变堆总体研究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kw@5k氦制冷系统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聚变堆总体研究室

目的:除去两级滤油器和活性炭油吸附器后的粉尘颗粒; 过滤d3μm的颗粒; 压降ΔP<0.1bar; 用EAST低温系统运行数据求解滤管的比阻: 温度T1=288.5K; 压力P1=19.97bar; 气体流量q1=240.1g/s; 粘度μ1=1.948×10-5Pa·S; 压降△P1=0.03bar; 单根滤管内径d1=0.039m; 长度L1=1m; 允许最大压降△P=0.05bar, 滤管厚度Lm1=0.006m; EAST中滤管的根数n1=16; 单根气体处理量q11=16.365m3/h; 可得滤管表面的流速u1为0.0371m/s; * Kidnay和Hiza的实验表明:随着压力的降低和温度的上升,活性炭对杂质的吸附能力也逐渐降低; 吸附质脱附的过程即吸附剂再生的过程; 分子筛对非极性分子如氮的吸附能力非常弱,非极性分子杂质能从其孔穴中逃逸。 硅胶是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杂质如水、甲醇等,难于吸附非极性杂质, * 活性炭量,吸附床层参数设计过程不再赘述, * 干燥器:1,正常工作;2,切换干燥器;3,干燥筒泄压;4,筒热氮气反吹干燥筒;,5,停止加热抽真空;6,用干净氦气回压;7,待切换。 * 纯化器:1正常工作,2切换纯化器,3吸附筒泄压拍液氮,4通热氮气反吹吸附筒,5停止加热抽真空,6用干净氦气回压,7充液氮冷却吸附筒,8待切换。 * 5kW@4.5K氦制冷系统 除油及纯化装置设计研究 郝德松 2014年5月21日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及系统概况 研究内容: 除油系统油气分离设计研究 除油系统后级干燥及除尘设计 低温吸附器设计计算及外纯化系统PID工艺流程设计 内容总结 Page 1 研究背景 CFETR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简称,氦制冷系统是其主要辅助系统之一,为超导磁体、冷屏、低温真空泵、中性注入、弹丸注入等低温用户提供冷源。5kW/4.5K氦制冷系统为CFETR聚变堆超导磁体RD的低温测试提供冷源,为建造CFETR低温系统做重要预研。 系统中的杂质会降低热交换器的效率,冲击点蚀透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需将氦气中的杂质降到合理范围内。我国天然气资源中氦的含量仅为0.03%-0.16%,氦气资源相对匮乏,价格十分昂贵,应配备氦气回收及纯化系统。 Page 2 系统组成概况 Page 3 图1 KSTAR回收压缩机 图7 EAST氦气储罐 图2 LHC压缩机站系统图 图3 Mycom喷油螺杆压缩机 图4 KSTAR除油系统 图6 LHC干燥器 图9 KSTAR氦气回收气袋 图5 IPR纯化器 图8 系统的工艺流程框图 除油系统与氦气回收纯化系统 除油系统设计计算; 滤油器实验; 活性炭吸附曲线测试实验方案设计; Page 4 图11 氦气回收纯化系统 图10 压机站除油系统 外纯化吸附计算及筒体设计与分析; PID工艺流程设计。 除油净化系统 压机出口 一级滤油 二级滤油 油吸附器 含油量 100ppm(w) 10 ppm(w) 0.5 ppm(w) 10ppb(w) 表1 压缩机站除油系统除油等级要求 滤油器选型及计算 油滴:1~50μm最多,最小0.01μm,0.5μm的最难分离; 机械碰撞法(1μm)和亲和聚结法(1μm),可降到0.1ppm; 选用SLX系列A型与D型滤芯(美国进口的玻纤滤纸,0.1μm); SLXA系列油分的分油效率为:η=99.75%~99.85%; 一级滤油器的油分效率为: η1= 0.15ppm~0.25ppm; 二级滤油器的油分效率为: η2= 0.0225ppm~0.0625ppm; 采用两级原因:滤纸孔径一大一小。 Page 5 图12 西安四星的微米级滤芯 图13 油分效率与流速关系 滤油器实验 测试二级滤油器后、一级滤油器后和换热器后的油含量,每个点测试四组数据,稳态两组,变压两组,稳态压力为18.5bar,变压压力从18.5bar到0bar(表压)。 Page 6 图14 实验工艺流程图 图18 两级滤油器 图15 现场仪表及传感器安装 图17读取信号调理器数据 图16 光纤传感器 测试数据 经过两级滤油器后,折光率变大,油含量降低。换热器后、一级滤油后、二级滤油后分析仪的折光率变大,油含量有变小趋势。随着压力的变小,折光率变小。建议后续的实验采用更高灵敏度的油分析仪。 Page 7 图19 1.85MPa换热器后折光率 图20 1.85MPa一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21 1.85MPa二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22 1.85~0MPa换热器后折光率 图23 1.85~0MPa一级滤油后折光率 图24 1.85~0MPa二级滤油后折光率 常温下活性炭除油概述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吸附剂—3号活性炭(EAST)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