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卷中古时代明时期白寿彝-涟水南门小学.pdf

第09卷中古时代明时期白寿彝-涟水南门小学.pdf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9卷中古时代明时期白寿彝-涟水南门小学

海纳百川 藏书博览 简装书库 中国史地 通史 中国通史 第09 卷 中古时代 明时期 10 白寿彝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信息中心 第六章 手工业、工程技术 第一节 建筑 都城建设 明朝建国之初,以应天府和开封府为南北两京。洪武二年 (1369),朱 元璋确定以南京为国都,次年又命李善长主持营建中都,并有都城北迁之 意,以便管理北方,控制中原。中都选建在朱元璋家乡临濠府西南的凤凰山 下 (今安徽凤阳)。城市总体规划周密严谨,规模宏大,建筑豪奢,全城宫 室、殿堂、坛庙、官署、街巷等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共有九门,十八水关, 周长五十余里。在长达五年的建设过程中,每年役工百万,先后耗资亿万, 劳费过巨,因而,洪武八年 (1375)明太祖诏令停止役作。不久,又令改建 南京大内宫殿。中都虽未完全建成,但其规划设计对南京和后来北京的建设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78年,明太祖诏改南京为京师,并废当时的北京,复 为开封府。 南京城的改建工作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经开始了。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时为吴王的朱元璋 “改筑应天城”,对于金陵旧城进行整修、改 ① 筑和扩建,拓展城址,加高城垣,并 “作新宫钟山之阳”。洪武六年(1373), 南京新城建成,城东部钟山和玄武湖的南面为宫城和皇城,各有六门。皇城 外为京城,有十三门 (后塞二门),四周城垣长达九十六里,是世界上最大 的砖石城垣。以后,南京城垣、城门、宫阙、坛庙等又屡经重修或新建。洪 武二十三年 (1390),外郭城建成,有十六门,周一百八十里。至此,南京 改建和新筑的部分已完全连成一体,形成一座气势雄伟、规模举世罕见的著 名都城。 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洪武元年 (1368),徐达率明军攻 占元大都,改置北平府。当时城内北部比较荒凉,为防备元朝残余势力的袭 扰,于是放弃北部城垣,在原来大都北墙南五里另筑新墙,仍设两个北门, 即安定门和德胜门,并将东墙的崇仁门与和义门改称东直门与西直门。永乐 元年 (1403),北平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四年 (1406),明成祖朱棣 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等 ② 地。 六年, “初建北京宫殿”。十五年(1417),木料漕运抵京,随即由 泰宁侯陈珪督建北京宫殿,加紧施工。十七年,又把北京南城墙南移 (由承 天门算起)二里,形成了北京的内城。南墙仍开三门,沿用旧称丽正门、文 ① 《明史》卷一《太祖纪》。 ② 《明史》卷六《成祖纪》。 明门和顺承门。十八年,郊庙宫殿全部竣工,明成祖诏改北京为京师, “圣 驾北幸”,率政府机构迁至北京。永乐十九年 (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明 英宗正统元年 (1436),又重修九门城楼,四年完工,改称丽正门为正阳门, 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同时改称东墙齐化门与西墙平则门为朝 阳门与阜成门。嘉靖三十二年 (1553),为加强京师防卫,世宗原拟在北京 四周修筑郭城,但因财力和物力所限,而仅在都城南面加筑外郭城,此即北 京外城,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平面 “凸”形城郭。 北京全城分为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按一条南起永定门、北抵 钟鼓楼的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对称展开。宫城,亦称紫禁城,居于全城中心地 位,周六里一十六步,有六门:正南第一重为承天门 (清初改称天安门), 第二重为端门,第三重为午门,以及东华门、西华门和玄武门 (清乾隆时改 称神武门)。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有六门:大明、东安、西 安、北安、长安左和长安右。皇城之外为京城 (内城),周四十五里,有九 门已如前述。重城 (外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有七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