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里-中华针灸医学会.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三里-中华针灸医学会

中華針灸醫學會 古籍讀書會 時間:101-8-15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 百症賦 原文: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於天柱 * 束骨 【類別】俞(木)穴 【釋名】束,緊縮。穴當本節(第5跖趾關節)後呈緊束處,故名。。 【位置】足外側部,足小趾本節(第5跖趾關節)後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 束骨 【針灸大成】束骨 足小指外側本節後,赤白肉際陷中,足太陽脈所注,為俞木,膀胱實瀉之。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三呼。 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膕如結,腨如裂,耳聾惡風寒,頭囟項痛,目眩身熱,目黃淚出,肌肉動,項強不可回顧,目內眥赤爛,腸澼泄痔,瘧癲狂,發背癰疽,背生疔瘡。 * 身柱 【釋名】身,身體。柱,支柱。穴當兩肩胛岡之間,為背部負重支撐處。 【位置】背部正中線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約與肩胛岡內側端相平。 * 身柱 【針灸大成】身柱 三椎下,俛而取之。銅人:針五分,灸七七壯,止百壯。明堂:灸五壯,下經灸三壯。 主腰脊痛,癲病狂走,瘈瘲,亂欲殺人,身熱妄言,見鬼,小兒驚癇。難經云:治洪長伏三脈,風癇發狂,惡人與火,灸三椎九椎。 * 百症賦 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於經渠。 * 大都穴 【類別】滎(火)穴。 【釋名】都,都會。穴當大趾本節隆起處,故名。 【針灸大成】大都 足大指本節後內側陷中,骨縫赤白肉際,脾脈所溜為榮火,脾虛補之。銅人:針三分,灸三壯。 主熱病,汗不出,不得臥,身重骨痛,傷寒手足逆冷,腹滿善嘔,煩熱悶亂,吐逆目眩,腰痛不可俛仰,繞桌風,胃心痛,腹脹胸滿,心蚘痛,小兒客忤。 【位置】足內側緣,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 經渠穴 【類別】經(金)穴 【釋名】《靈樞?本輸》:「經渠,寸口中也。動而不居為經。」穴屬手太陰之經,當動脈所在,血氣旺盛,猶如水渠。 【位置】前臂掌面橈側,腕橫紋上1寸,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 * 經渠穴 【針灸大成】經渠 寸口動脈陷中,肺脈所行,為經金,針入二分,留二呼,禁灸,灸傷神明。 主瘧寒熱,胸背拘急,胸滿膨,喉痺,掌中熱,欬逆上氣,傷寒熱病汗不出,暴痺喘促,心痛嘔吐。 * 百症賦 且如兩臂頑麻,少海就傍於三里。 * 少海 【類別】合(水)穴。 【釋名】少,指手少陰心經﹔海,指脈氣彙集處。穴為手少陰心經之合穴,脈氣深大如水流入海處。位居時部,別名「曲節」(《針灸甲乙經》) 【位置】肘內側,屈肘時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 少海 【針灸大成】少海(一名曲節) 肘內廉節後,大骨外,去肘端五分,屈肘向頭得之,手少陰心脈所入為合水。銅人:針三分,灸三壯。甄權云:不宜灸,針五分。甲乙:針二分,留三呼,瀉五吸,宜灸。素注:灸五壯。資生云:數說不同,要之非大急不灸。 主寒熱齒齟痛,目眩發狂,嘔吐涎沫,項不得回顧,肘攣腋脇下痛,四肢不得舉,齒,寒風頭痛,氣逆噫噦,瘰癧心疼,手顫健忘。 * 手三里 【釋名】手,上肢。穴居前臂,與下肢足三里相對應而名。別名「上三里」,其意相同。 【針灸大成】三里(一名手三里) 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銳肉之端。銅人:灸三壯,針二分。主霍亂遺矢,失音,氣齒痛,頰頷腫,瘰癧,手臂不仁,肘攣不伸,中風口噼,手足不隨。 【位置】前臂背面橈側,肘橫紋下2寸處,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曲池下2寸。 * 百症賦 半身不遂,陽陵遠達於曲池。 * 陽陵泉 【類別】合(土)穴﹔筋會 【釋名】小腿外側面為「陽」﹔腓骨頭突起處如「陵」﹔穴在其下方凹陷部,所以稱「泉」。簡稱「陽陵」(《標幽賦》)。 【位置】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今作膝下二寸。 * 陽陵泉 【針灸大成】陽陵泉 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蹲坐取之,足少陽所入,為合土。難經曰:筋會陽陵泉。疏曰:筋病治此。銅人:針六分,留十呼,得氣即瀉,又宜久留針,日灸七壯,至七七壯。素注:灸三壯。明堂:灸一壯。 主膝伸不得屈,髀樞膝骨冷痺腳氣,膝股內外廉不仁,偏風半身不遂,腳冷無血色,苦嗌中介然,頭面腫,足筋攣。 * 曲池穴 【類別】合(土)穴。 【釋名】曲,屈曲﹔池,凹陷。穴在屈肘紋頭外凹陷如池處,故名。 【位置】前臂掌側,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 。 。 * 曲池 【針灸大成】曲池 肘下輔骨,屈肘橫紋頭陷中,以手拱胸取之,手陽明大腸脈所入,為合土。素注:針五分,留七呼。銅人:針七分,得氣先瀉後補,灸三壯。明堂:曰灸七壯,至二百壯,且停十餘日更灸,止二百壯。 主繞踝風,手臂紅腫,肘中痛,偏風,半身不遂,惡風邪氣,泣出善忘,風癮,喉痺不能言,胸中煩滿,臂膊疼痛,筋緩促物不得,挽引不開,屈伸難,風痺肘細無力,傷寒餘熱不盡,皮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