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講座筆記(三十一)--《黃帝內經》脈解篇第四十九.doc
講座筆記(三十一)--《黃帝內經》脈解篇第四十九
一、
史上各大注家歷來對此篇有較大的爭議。有人認爲,從行文的風格來看,應歸在《靈樞》中;另有人認爲,此篇描寫的內容與古脈法相似;還有人攷證說,此篇與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脈灸經》或《陰陽十一脈灸經》類似。
應方生認爲,單從體例上來說,此文確屬古老,與《素問》的其他篇不一樣。但作爲中醫愛好者,在學習《黃帝內經》時理應關注其內容價值,對出處可以有討論但不必過分介意,掌握其大要精神並爲己所用。
二、
從本篇首段的“正月太陽寅”一句,應方生花了較大篇幅向大家介紹了作爲一名中國人理應早該了解的知識。
中醫首先要把人放在天地之間來攷察。首先看一下人類生存的地球吧。地球有內核,內核中蘊含有很大的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所謂的地熱。地熱是整個地球的源泉,是非常核心的東西,相當於元陽、元精。
元精的運動方向是由下往上昇發生長。地球表面之下是土壤,約十多米。試想,如果只有元氣而沒有這層土壤的話,是不會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正因爲有了土壤,才有了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才孕育出人類――完美的生命物種,才有了萬紫千紅的世界。
元精透過土壤繼續往上升騰,地面之上是一片虛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空。地球上的生命需要來自太陽的能量。而太陽的能量需要有大氣層的過濾才可以被地球上的所有物種所使用。大氣層把有害射線折射出去,輸送給大地的是舒適及適度的陽光。
三、
本篇涉及到很多天人合一的概念。
以上大自然的諸要素,在人體中都可以找到對應。如地核相當於人體的腎,其地熱對應腎陽;土壤對應人體的脾胃;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人、動物、植物)對應於人體的肝;天空有如人體的肺,浩淼的大氣層具有肺的肃降功能;而太陽則相當於人體的心臟。
誠如應象中醫學堂的楊校長所說:地球是大身体,身体是小地球。
四、
再來看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它們的內核中同樣蘊含著無窮的能量,之所以沒有像地球一樣擁有生命,根本之處在於缺少了土壤。地球上土壤的形成需要有豐富的氣候變化,比如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和關係,與其他星球彼此産生的各種波,加上大氣層中的風雲激盪、地下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地表的寒熱氣相搏……經過幾億年演化而成。因此,地球上最珍貴的就是土壤。對應於人體來說就是脾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脾胃被稱爲人體的後天之本就非常好理解了。
印度所說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中的“地”,其實是中國的“金”,也就是說,他們的“四行”是缺土而非缺金。中華先賢非常重視土德,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土德的國家。在中國的“土”中包含了五行中的其他四行元素,它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並起著溝通調和它們四者的作用。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各個過程中總是通過“土”季來順利交替過渡的。
應方生還說,五行的根源來自於陰陽。儒家的理論基礎――“仁義禮智信”對應著五行。仁對應風木肝,在此處對應著地球的萬事萬物。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仁愛之心是多麽令人感動。我也對這種或許不是巧合的巧合很感興趣。
五、
回到本篇的首段“正月太陽寅”一句。這句涉及到了“建正”這一概念。
所謂的“建正”,就是確定哪一月爲一歲之首。正月建寅就是把寅月定爲一歲之首的正月。十二地支對應於一年之中的十二個月,寅對應於一月,以一月爲一歲之首的正月,這就是正月建寅。
古時,統治者在制定曆法時,會根據自己的治國大要以及對時空的特有理解,並以此爲基礎選擇一歲之首定在哪一個月。有時,曆法與政權的更替是相呼應的。比如,夏商周三代的歲首並不一致。古語有云:天開於子,地辟於丑,人生於寅。從三代的不同治邦之策,我們可以看出:夏建寅,故以人爲本;商建丑,故以地爲本;周建子,故以天爲本。《論語》中孔子回答顔淵問爲邦之法時說“行夏之時,乘殷之略,服周之冕”,這充分體現了孔子的以人爲本的思想。
六、
本篇解脈,特點是把脈病與十二地支中的某一支聯繫了起來。
在微博上,我寫過這麽一段話:“夜讀《黃帝內經》之脈解篇有感:一直說中醫是時空醫學,它既涵蓋了時間又兼顧了空間,是謂醫道。此篇即是很好的佐證,它講述了認識疾病的重要方法:天文、時間、地支、脈象、疾病等等的變化彼此緊密相關。天文變人文的媒介是曆法。以曆法論病,是中醫的特色,也是中西醫的重大區別標誌。這就是傳說中的‘天人合一’。人體合於天體,人氣合於天氣,五臟之氣合於四時之氣。人體之內的病,病因是多方面的,有天文因素,有時間因素,有病者本身的因素。時間、空間、天文、氣候、人體諸因素之間雖然各自獨立,但卻緊密相聯。掌握了此篇,即可為更好地理解之後的運氣七篇大論打下較好的基礎。”
《內經》談曆法,談歲首的確定,其目的就是希望在時間中,具體是在一年十二個月中找出疾病的規律性。
七、
應方生在講座中還介紹了十二消息卦也稱辟卦的知識。
十二辟卦是漢代學者的一個創造,它可以解釋一年之中的陰陽變化,也可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