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档案学导论》教案(上海大学)_精品
《档案学导论》教案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2009年5月《档案学导论》目录第一讲 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二讲 我国档案事业建设第三讲 档案价值论第四讲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第五讲 档案馆信息社会化与档案馆社会功能第病 〉蛋阜ㄖ平ㄉ?第七讲 电子政务建设及其档案资源管理第八讲 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九讲 数字档案馆理论与实践第十讲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讲 档案与档案工作第一节 档案的性质一、档案的概念(一)档案的起源与演变档案的产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当人们进行相互交往,需要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时,只能依靠语言。但语言既不能持久,也难以远传,这样,只能通过记忆来相互转告。然而,人们的记忆能力毕竟有限,为了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人们开始借助于某些实物来帮助记忆。最初被人们用来记事.的方法是“结绳”和“契刻”。《周易·系辞下》云:“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些“结绳”与“契刻”的符号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备忘、信守和凭证的作用,但它们毕竟只能帮助人们回忆起某些忘却的记忆,而不能表达确切的、完整的、抽象的概念。因此,“结绳”与“契刻”不能称之为档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文字、出现了私有制和国家。为了适应统治上的需要,便产生了文书。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曾有类似的记载。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大道衰而有书,利害萌而有契”。随着文书的产生与使用,也就形成了早期的档案和档案工作。文书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以文字的方式在一定的书写材料上表达思想意图的一种书面记录。文书一旦完成处理程序,为了备查,人们往往有意识地将其中具有查考价值的一部分保存起来,这就形成了现代概念中的档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数量日益增多,档案的载体、名称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灿烂浩瀚。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是距今三千多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这些甲骨档案大部分是在占卜活动中形成的。由于当??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崇拜神灵和祖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个人生活,如祭祀、天时、年成、征伐、旬夕以及田猎、疾病、生育等,无不取决于占卜的征兆,以致形成了大量的甲骨档案。以后,又逐渐形成了简牍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缣帛档案等。直到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掌握朝政大权,公元403年代晋自立,国号楚,第二年下令停止用简牍书写公文,而代之以黄纸。其云:“古无纸,故用筒,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渊鉴类函》卷205文学部,引东晋《桓灵宝伪事》)。这就开始了以纸代替竹帛的历史。现在,档案的载体又出现了胶片、磁带、光盘等。从档案的名称来看,也有一个演变发展过程。殷商时期,档案被称为“典”“册”,《尚书·多士》中有“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到了西周,档案被称为“中”或“治中”,《周礼·春官·天府》载:“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秦汉时,档案被称为“典籍”、“图籍”。汉魏以后,开始出现了“文案”、“文书”的名称。唐宋以后,有了“案卷”、“文卷”、“案牍”之称。据现有材料,一直到清初,才出现了“档案”这一词。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月初一日,户部尚书阿思哈题查审霸州乾清宫胭粉钱粮地土事本中,即有:“查得顺治十年四月臣部题定档案”一语。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杨宾《柳边纪略》中载有这样一段文字:“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康熙字典》对“档”字解释为“木床也”、“横木框档”,意为一种木架子,是存放物品的器具。《说文解字》对“案”字解释为“几属”,《正字通》则释为“凡官府兴除成例及狱讼论定者皆曰案”。由此可见,“案”既可以解释为一种矮桌,也可以解释成一件正在办理的事件。因此,“档案”这一词表达了文件在办理过程中的几个特定状态,恰如其份地反映了档案这一事物的客观属性。(二)档案的定义及其要素为了给“档案”这一概念下一个现代的、比较确切的定义,我们可采取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即指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作为“档案”,一般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属性:档案的形成者档案是以一定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为基本单位形成的。一般来说,凡是进行社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都可能是某种档案的形成者。从形成者的性质上划分,一般可以分成法人与自然人两种。(1)法人,即具有民事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在我国,法人又可分为国家法人和其他法人。1) 国家法人,即国家创设的民事权利义务主体资格的国家机关。我国的各级政权机关,各种行政机构均为国家法人。其形成的档案一般称为公务档案。2) 其他法人,即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