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t病围手术期护理事项说明查房.ppt
阴囊阴茎Paget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查房
泌尿外科
主要内容
病例简介
概述
特征及治疗
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小结
病例简介
李印东 男 70岁
患者因发现阴囊根部皮肤红色斑片2年余,于2014-11-10来院就诊 诊断:阴囊Paget病。入院完善各项检查:病理组织活检阴囊Paget病,局灶浸润至真皮浅层,局部表浅糜烂坏死。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时自服阿司匹林等活血药药物治疗,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待停药1周后行手术治疗。患者于11-18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囊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
概述-Paget病
派杰氏病: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分为乳腺派杰氏病(乳头、乳晕)和乳腺外派杰氏病(外阴、阴囊、腹股沟、腋窝、肛周等)。
本病特点:①发病率低,好发于中老年人; ②病史长,病情发展缓慢。
病因:病因不明,可能起源于大汗腺或前庭大腺然后沿导管到达表皮,另外,该病也可源于原位上皮干细胞,可能与砷剂、病毒感染、局部损伤刺激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特征及治疗
本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灼痛,病程缓慢,可迁延多年,肉眼观察其皮损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表面伴渗出、结痂或脱屑,逐渐向周围扩大,可发生溃疡,多伴局部瘙痒。诊断主要依靠病变部位活检病理学检查。
该患者开始时发现右侧阴囊根部皮肤发红,成斑片状,并无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在外院按照阴囊湿疹诊治,2014年10月15日在我院皮肤科行病理检查诊断为阴囊PAGET病。本病应注意与湿疹进行鉴别诊断。
与湿疹的鉴别诊断
湿疹
Paget病
触之软而边缘不硬,病变一般对称,边界不明显,病理改变为表皮及真皮浅层炎症,表皮海绵形成,棘层肥厚,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
病变部位表现边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伴糜烂,有浆液性渗出而潮湿,有时覆盖结痂,病变皮肤变硬、增厚
主要依靠病变部位皮肤的组织活检进行诊断
患者主要的护理问题
术前
1.1焦虑:患者年龄偏高,病程长且病变部位特殊,曾多次就医效果差有误诊史,心理压力较大。
1.2知识缺乏:患者文化程度较低,该病又比较少见。
术后
2.1出血:与手术创伤有关
2.2感染:与手术本身有关
2.3舒适的改变:与术后麻醉及被动体位有关
小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1.1心理护理 护士在治疗中需认真观察患者言行,了解其心理状态,不失时机的进行心理疏导,耐心讲解治疗方法,术中注意事项等,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
1.2术前皮肤准备 术前1d常规备皮,用肥皂水清洗,确保皮肤清洁。
2.1一般护理 监测生命正的变化,术后24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小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2.2特殊体位护理 根据手术部位采取合适体位,阴囊部位手术宜采取屈膝仰卧位,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减少下肢水肿,利于切口愈合。需注意经常更换体位,给予受压处定时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2.3切口护理 局部加压包扎后用1kg盐袋压迫止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或水肿,及时更换敷料。切口可采取碘伏纱布湿敷使伤口渗出和组织水肿减轻,利于创口愈合。
2.4饮食与康复指导 术后1-2天给予流质饮食,之后进食少渣半流质饮食,减少排便,预防出血,术后4天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小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忌辛辣食品,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下床活动宜穿宽松,透气性好的棉质衣裤,保持外阴部清洁,术后3-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指导患者出院后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并发症的护理:(1)皮瓣延迟愈合、坏死。由于皮下积液可致血液循环障碍、切口感染。轻度循环障碍,皮肤呈紫红色;重度循环障碍,皮肤为
小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紫黑色,可局部涂抹湿润烧伤软膏,同时给予低功率微波热疗。感染造成的切口不愈合,可于换药时一次应用新洁尔灭、双氧水、庆大霉素消毒,当皮瓣出现明显变黑,切割不流鲜血时,即可诊断为皮瓣坏死,一旦发生皮瓣坏死宜早期切痂植皮。
小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
(2)下肢水肿。大面积清除局部淋巴脂肪组织或结扎大隐静脉引起双侧下肢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而致下肢水肿的发生率约为50%,一旦出现水肿,可抬高下肢30°,并给予改善循环药物,同时鼓励患者床上的主动与被动的下肢屈伸活动。
该病虽然少见,但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加强跟踪观察,对手术预后起重要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