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Word版含解析

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表达技巧(测案) (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1、(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10分) 送 李 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 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答案】CD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如本题C应为感叹自己。 (2)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5分) 【答案】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审题,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本题既是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又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泪”应是悲愁的情感,通读全诗,逐联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加以概括。一二联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第一联中的“离别自堪悲”写出送别友人之悲;第三联中“少孤为客早” 写出身世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之悲;“风尘何处期”写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2、(17届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下列小题。(10分)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颔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营造了一幅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颁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本联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E (2)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5分) 【答案】(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2)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3)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句。答题关键词“写景角度”“颈联”。答题首先点明写景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3、(17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10分)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貝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颔联中“未干”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 C.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