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7.docVIP

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7.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市2017年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诗歌鉴赏 07

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与延伸 第6讲 新题型:阅读延伸题 北京四中 杜蘋 学习内容: 一、“阅读延伸题”生成的原因 多年以前,古诗的阅读和鉴赏,从试卷命制以及阅卷操作的层面考虑,一直使用客观题(选择题)的方式。 好处:省去了不少繁琐的程序; 不足:1.抹杀了文学鉴赏的空间, 2.选择错误项实际是迁就了鉴赏水平 中的低层次,失去了区分功效。 因此,近些年来一部分古诗鉴赏题由客观题(选择题)向主观题(笔答题)迈进,对学生的阅读状态有了更加细腻,更加深入,更加高端的考查。 二、“阅读延伸题”的特点 基本题型: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 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 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 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B.C.D…….(略) (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三、相关练习 1.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2.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7分) ? 虞美人 听雨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本诗借“听雨”表现了词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的不同感悟,请选择一个人生阶段分析词人的情感;并结合你的人生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它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四、阅读延伸题做题小结: 一个中心:不可以脱离文本中心 两个板块:解读诗歌要点,结合自身经验 三个支撑点:阅读准、延伸畅、语言雅 四个操作步骤:明、引、析、联。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范例: 1.我认为与诗人相携的是月。月是李白诗中的经典的意象,加上首句说及“山月随人归”,说明诗人不仅为巧妙地交代自然景象,更赋予月动态的人的理性。月等景物于文人墨客之胸怀,亦景亦友。苏子说,“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是一位与诗人同享清雅幽静生活的“月友”;女作家池莉说“那倚在窗棂上的月光,‘咚’的一声摔落在地板上”,这分明是一位在深夜里相伴遣怀带来无限安慰的“月伴”。古时今夜的月,幻化成不同的形象,带给诗人文人慰藉、欢愉。   不知终南山边的那一轮月,那与诗人相携相伴的清友,又给诗人以怎样的温情呢? 2. 少年时的作者在歌楼上听雨,红烛前,罗帐中,作者感受到的是年少青春所带来的喜悦之情。的确,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美丽的,让人充满对未来大好生活的喜悦。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红楼梦》一书中与之相似的情节。宝钗路过怡红院看望宝玉,正值大雨,屋檐下,宝玉、宝钗二人望着雨中的芭蕉谈笑对诗,年轻的生命悦动着美好的情感。我想,“红楼”之“红”也正是喻指青春,与本诗中“红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这样一个“红”的年纪,窗外的雨声带来的该是怎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啊。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