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docVIP

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古汉语语言现象文言句式学案

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中虽未单独设题,但掌握文言句式理解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无乃与何以为不亦乎倒装句是文言文常见句式之一,“倒装”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从古汉语语法角度来看,并不是“倒装”,而是正常句法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谓─宾”“定(状)─ 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在某些感叹,加强语气,就把主语放在谓语的后边,所谓宾语前置,就是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的前面,以示强调。有四种情况 1.疑问句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2008年辽宁卷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解析:本句中诸君何事”何事的译文: 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硕鼠》《邹忌讽齐王纳谏》2009年天津卷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解析本句中不吾予是句吾予的译文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2009年四川卷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解析不吾继”是句吾继的译文我们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烛之武》通常定语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句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定语后置有以下两种情况: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2008年湖北卷石华、象溪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解析本句中陈氏族子之幼者”是幼陈氏族子的定语之定语后置译文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用“者”使定语后置。如:《勾践灭吴》2009年上海卷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解析本句中里人疾周者”是定语后置句疾周里人的者定语后置译文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状语后置用“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此介词结构提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于”一般翻译为“在”“比”“向”“从”“被”等;“以”一般翻译为“用”。(《触龙说赵太后》) 《劝学》2011年山东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解析:本句中是勿以罪惧,勿以力止以罪惧以力止译文: (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阻止百姓。(200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解析本句中被之以威”是以威被之译文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200年江苏卷)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解析: 本句中无补于明之亡”是于明之亡无补译文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呢?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1.用助词“者”“也”表判断。格式有“…者…也”…也”…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2009年北京卷叔孙通者,薛人也。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译文: 叔孙通是薛人《岳阳楼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臣是凡人,偏在远都。《赤壁之战》)《赤壁之战》解析:译文:。予本非文人画士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病梅馆记》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 1.在动词后用“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主语+动词+于+名词”的格式。 例如: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荆轲刺秦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沈周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解析:世译文: 文章模仿左氏,诗词模仿白居易、苏轼、陆游,字模仿黄庭坚,都世人。 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词标志。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解析:译文:一个人因为尊敬父亲被处罚,恐怕有损吧!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意义上的被动,无任何语言标志《邹忌讽齐王纳谏》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解析:非心服逼兵势译文:归顺曹操的荆州民众,是被曹操强大的军队所逼,不是心甘情愿的。文言文某些词或某些成分经常省略,古汉语省略句的省略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同,都是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但省略的成分却要广得多,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省略? 1.省主语?余扄牖而居,久之,[余]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江苏卷)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解析:承前省译文:彭子篯刚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