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新闻视野素材:8月13日周四视野.docVIP

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新闻视野素材:8月13日周四视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武邑县2016届高三语文新闻视野素材:8月13日周四视野

视野 编辑:孙斌 8月13日 周四版 三年了,还记得北京的那场暴雨吗 灾难只有带来足够深远的改变,铭记才是有意义的。铭记一次暴雨,是为了不让以后的暴雨再发生伤害。 今天,7月21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新闻烦乱,天气阴沉。人们仍在为谁应该向谁道歉吵个不休。 还有多少人记得三年前北京的那场暴雨,还有多少人记得那个叫丁志健的年轻人?那一年,丁志健34岁,在一家名叫《阿阿熊》的杂志担任编辑部主任。2012年7月21日,丁志健驾驶一辆SUV行经北京东二环广渠门桥下,暴雨带来积水,车子被淹没,剩下的故事人们都知道了。 若非被提醒,我也没有想起今天是北京“7·21”暴雨三周年。网络上每天有这么多热点,世界上每年有这么多灾难,遗忘似乎不是残忍,反而成了生命的本能。没有人能背负得起所有的灾难。然而,既然已经意识到这个平凡日子的历史含义,我无法再假装忘记。 “7·21”暴雨总共吞噬掉79条生命,这是很容易查到的数字。如果再费点功夫,我们还能查到其中一些人生前的故事。你会发现一些人的勇敢,高大辉、李方洪、冷永成、郭云峰、李建民,这五人都在抢险救援中因公殉职。而在更多的人身上,你发现不了特别出彩的故事,你找到的只有普通,就像你我一样普通。而这一点往往最让人痛心,灾难揭示的最重要的真相莫过于,每一个生命都是同等的脆弱。 生命脆弱,危险就在身边,所以彼此珍重就是最好的纪念。而人们应该知晓的,还有更多。 自暴雨那一年的10月1日起,北京驾照考试进行改革,引入涉水驾驶项目。这一科目虽然只是针对大客车和大货车驾照的考生,但据了解,有大量C本考生也主动参加了涉水驾驶练习。 经过那一夜,许多人学会了在水中如何撬开车门,学会了如何认识标示、面对泥石流、防雷电。只是很可能三年过后,当初学到的新知识已被忘得差不多。 灾难在没有发生时,总是离我们很远,但只有任何时候都做好准备的人,才能以最大概率远离灾难。重复这一点,显得很说教,只有到下一次灾难发生时,才会显出必要性。 “7·21”给我们上的不仅是救生课,经此一役,人们终于意识到,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不起眼的下水道。一次大暴雨是对一座城市过去多年急速现代化的检验,由于大自然不提供准备时间,所以检验才最真实有效。正如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当时说的,特大自然灾害给我们的教训异常深刻,在灾害面前,我们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应急管理都暴露出许多问题。 亡羊补牢,或许未晚。“7·21”之后,北京市对20座下沉式立交桥完成了泵站改造,多数加建了大型蓄水池,当然包括广渠门那一座;34条中小河道疏扩宽,其中有的河道是数十年来首次清淤;京港澳高速被淹处建起逃生通道,高速路边架设起高清摄像头……除了硬件上的完善,还有软件上的弥补,比如应急预案的演练,比如预警短信的群发。灾难往往来自看不见的地方,而对灾难的防范也必须从看不见的地方做起。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飞速进步的时代,但人类的能力远不足以消灭灾难或准确预知灾难。进步的标志应该体现在,我们能够从每一次灾难汲取足够的教训。重视生命和保护生命的理念不断加深,对灾难的防范、预警、应对机制不断强化。唯有如此,我们在每一次灾难中付出的惨痛代价才不是白白葬送。 灾难只有带来足够深远的改变,铭记才是有意义的。铭记一次暴雨,是为了不让以后的暴雨再发生伤害。 动车事故四周年:单纯地祭奠生命 7月23日,四年前的今天,内地两列动车在浙江温州追尾。40人亡,约200人伤。 不知道那一天的伤痕还铭刻在多少人心中。回望巨大的伤口,总是需要莫大勇气。事故中奇迹生还的女孩小伊伊,幼小的心灵中是否还存有噩梦,如今是否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走不出事故的阴影,是一种悲剧;若是遗忘了那片阴影,更加悲剧。四年过去,真相被时光的河流冲刷得愈加模糊,呼吁追责的愤怒也唯有偃旗息鼓,但能否坦诚面对社会肌体的伤疤,则检验一个社会是否真的在走向理性和成熟。 回顾这起罕见灾难,于细节处探究事故的原委,已经意义甚微,只是对抗遗忘、铭记教训,是后来者的责任。今天,有必要单纯地祭奠生命,为了给那些幸存者和家属一点温暖,为了给那些无辜的罹难者应有的尊严,也为了让生活于今天的人们能挺起腰杆。 单纯地祭奠生命,最简单,也最艰难。人们总是忍不住反思,事故到底遗留怎样的教训,教训有没有得到敬畏。当初悲剧之后,最引共鸣的一个声音,是呼吁——“中国哟,请你慢些走,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悲情呼吁之下,更具体的舆论指向,是对于“高铁速度”的反思。尽管时过境迁,也有媒体指摘当初对高铁的“差评”过于情绪化,因为如今对高铁“好评”日益增多,高铁甚至渐渐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名片。但以今天的成就否定昨天的反思,恐怕过于草率。 动车事故之后,铁路系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铁道部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