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Word版无答案.docVIP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Word版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通用版2016届高考语文高三学案: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 Word版无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 鉴赏表达技巧一般从四方面切入:,,, 。 修辞手法鉴赏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某一句的妙处。 3.诗中某句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试简析它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如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 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采莲子(其二) 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诗中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下面的诗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表达方式鉴赏 古代诗歌中的表达方式主要指叙述、、、说明、议论等。 设问方式: 1. 某诗句运用了哪种表达 方式,有什么作用? 2.某诗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 4.诗(词)中的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方式 步骤二:释运用 步骤三:析作用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南 园(其五)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 诗(其五) 李 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首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 2.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意蕴悠远,深切动人。 [例2] (2013·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xíng]: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3.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6分)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前人评此诗后两联“触景伤情”,你认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 [解析] “触景伤情”,即由景生情。“丛菊两开”指诗人离开成都已经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飘零。 4.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5.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融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例5] (2010·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