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docVIP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大语文阅读之漫话诗词: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

龙腾虎奋的建安诗坛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两首诗是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的第一、第二首。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按照时代先后,纵论历代诗歌流变,品评作家作品,可以说是一篇以诗歌形式写成的中国诗歌简史。在这两首诗中,第一首用来标榜作者以诗歌长河的“疏凿手”自命,要以这三十首诗来甄别诗体正伪的宗旨,真正的论诗是从第二首开始的;因此清代的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说:“论诗从建安才子说起,此真诗中疏凿手矣。李太白亦云‘蓬莱文章建安骨’,韩文公亦云‘建安能者七’。”诗中的“并州刘越石”,指的是西晋末年的刘琨。他以诗人而担任一军统帅,作诗又慷慨有奇气,所以元好问为他晚生数十年,未能跻入建安诸子而感到遗憾。诗中的“曹刘”指的是曹植、刘桢,自钟嵘以来,一向将他们两人作为建安诗人的代表,在元好问另一首《自题中州集后》诗中,也有“邺下曹刘气尽豪”之句。然而,元好问论历代诗歌,为什么要从建安诗人论起,而翁方纲也盛赞此举为“真诗中疏凿手”呢?   中国的文学,虽然源远流长,早在周代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诗经》这样洋洋大观的诗歌总集,战国时代就产生了屈原这样千古不朽的伟大诗人,然而,直到建安时代它才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而真正成熟起来。可以说,以前的文学是山野中天然生长出来的野花,到了建安时代它才被移入庭苑,栽于花圃,有许多才俊之士化费毕生的心血去浇灌培养它,使它争妍斗艳,异彩纷呈。   建安以前,作为中国文学主流的诗辞,都是在诗人心有所蕴、情不自禁的情况下产生的,作者并没有有意识地去追求绮思丽藻,以图传世,所以直到两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都不著作者姓氏,也没有以诗名家之人。直到建安时代,才涌现了一大批呕心沥血地致力于诗赋并且各具风格、卓然成家的文学之士。这一变化,也导致了文学体裁的转变。两汉时代,文学的主体是铺陈排比、劝百讽一的汉赋。汉赋虽然由楚辞演变而成,但它以铺彩摛文、夸奇炫博为能事,早已背离了楚辞抒情言志、吟咏性情的精神,以至于作为赋家之一的扬雄也称之为“雕虫小技”,而对它表示出鄙夷不屑的态度。文坛这种情况,也就是齐梁时代著名文论家钟嵘《诗品·序》中所说的:“自王(褒)、扬(雄)、枚(乘)、马(司马相如)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即洛阳,借指东汉)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到了建安时代,这种兴寄都绝的情形翕然一变,建安文人远继《诗经》、《楚辞》,近承两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以情纬文,以文被质”(《宋书·谢灵运传论》)创作出了一大批情文兼备、文质彬彬的诗赋散文,而其中尤其以五言诗的成就最大。   中国最早的诗歌以四言为主,但那时已有五言诗的萌芽。《诗经》中《行露》、《北山》等篇已有半章甚至全章都是五言的,但那些毕竟还是断章散句,不能称为五言诗。秦汉之间,五言的歌谣已开始在民间流行,汉武帝后这种五言歌谣被大量采入乐府,文人相继模仿,这就是五言诗的起源。但是相传为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等人的五言诗或系讹传,或系假托而并不可靠。留传下来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是东汉早期作家班固的《咏史》,但正如钟嵘所说,它是“质木无文”的,直到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的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五言诗才真正成熟。建安诗人普遍采用这新兴的五言诗体,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它的艺术技巧,并且奠定了它在诗坛上成为主要形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以现在的眼光,对“诗”字作广义的理解,那么直接继承《楚辞》传统的抒情小赋实在也可属于诗的范畴。在这方面,建安诗人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抒情小赋最早见于张衡的《归田赋》等,但其流行却也是东汉末叶的事。建安时代之前旧的赋颂的传统还很强大,那时抒情小赋虽然已经出现,却不过是正统汉赋的小小陪衬,到了建安诗人手中,它才真正发扬光大,蔚为大国。   建安诗辞的丰功伟绩,不是一二英豪所能创建出来的。建安时代是一个风起云涌、天翻地覆的时代,也是一个群雄崛起、各显身手的时代,当时的文坛,也呈现一派俊才云蒸、英彦霞蔚的气象。居于领袖地位的,是曹操、曹丕、曹植;左右作为他们羽翼的,有所谓“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次“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真所谓“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诗品·序》)。除三曹、七子外,其声誉著称于时并垂之后世者还有蔡琰、祢衡、邯郸淳、繁钦、路粹、丁仪、丁廙、杨修、荀纬等。这些俊才英彦骋其捷足,望路争驱,才将建安诗辞推向极致,创造出一个盛极一时,晖映后世的灿烂局面。   光辉灿烂的建安诗辞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在昌盛繁荣、生活安定的两汉时期所没有出现的文学蓬勃发展的景象,却产生在这样一个衰乱动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