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08级地理科学
邢婉
学号 1256408067
论中学地理教育中灾害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邢婉
东北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摘 要:灾害给我国社会和人们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不可估量。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需要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将灾害意识的内容贯穿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素质教育,使中学学生地理教育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灾害 灾害意识 地理教育 中学
正 文: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和疫病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灾害给我国社会和人们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不可估量。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积极培养和提升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灾害及灾害意识
什么是灾害
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的原因,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一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的文明建设,尤其是人们的生命财产等造成危害的天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地震、火山爆发、风灾、火灾、水灾、旱灾、空难、海啸、雹灾、冰雪、泥石流、疫病等都是灾害。
根据灾害的成因和表现可把灾害分为三类:一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如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寒潮、冻害、雹灾、海啸、海冰、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如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地化学化,人为引起的火灾和交通事故、毒剂外泄,玩忽职守造成的恶性事故、战争和社会暴力动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有害物质失控、外泄等;三是综合因素造成的灾害,即由自然人为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灾害。如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交通振动引起的地面沉降,牲畜数量和草原资源失去平衡造成的沙漠化等。
什么是灾害意识
灾害意识是指人们对灾害现象的主观反应。人是灾害的主体,而客体是灾害现象。灾害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低层次的灾害心理,指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它包括人类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及灾后重建时的心理承受能力等;二是高层次的灾害意识形态,包括灾害法律、灾害道德、灾害文化及灾害科学理论等。
从灾害意识结构来看,又可分为灾前意识、灾中意识和灾后意识三部分。
灾前意识。
又称防灾意识,是指在灾难尚未发生之前就有了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的警觉。
灾中意识。
灾中意识是指人们在灾害发生过程中的意识状态,反映着人们的紧急反应能力和抗灾救灾的心理状态与行动。
灾后意识。
灾后意识是指人们在灾害发生后的意识状态,包括灾后重建、调整心理和治理灾害等方面的意识。
培养灾害意识的意义及目标
1、培养灾害意识的重要意义
第一,从灾害的危害性和可防范性来看,只要较好地把握其科学知识,掌握防范应对能力,是完全可以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的。学校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灾害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学生是学校应对灾害的行为主体。应对灾害,必须充分发动学生、坚持依靠学生。教育学生掌握应对灾害的知识是提高学生防范和应对灾害能力的关键。提高学生应对灾害能力和应急能力的重任,开展灾害教育,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各级各类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第二,从学生的特点和社会角色来看,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源泉,学校是学生的集中地,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成员具有:力量弱、心理素质不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防灾避灾意识,提升其应对能力,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以人为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当前政府的层面来看,积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应对灾害的能力对于配合政府处置突发灾害事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执政为民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积极加强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及时有效地建立应对灾害应急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地经常性与政府地震、气象、新闻、水利、民政、安全、海洋、农业、林业、环境、交通等部门加强联系,对于促进政府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意义深远。
2、灾害意识培养目标
灾害意识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拥有以下三个素质,拥有这三个素质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灾害意识的人。
灾害意识的知识素质。
主要是指灾害的基本知识,包括灾害的基本事实、灾害的概念、灾害的成因、灾害原理与灾害规律等。
灾害意识的能力素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