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必修1:《琵琶行》教案.docVIP

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必修1:《琵琶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秋学期 鲁教版必修1:《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 白居易 [课时]3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重点词法句法和名句。 2、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题。 3、赏析诗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手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1、对第2段的赏析。 2、学习如何对抽象的事物(如音乐)加以形象的描写。 难点:学习领会本文是如何通过状物来传情的。 [主要教学环节] 一、 预习作业 1、 结合诗歌小序和《课课练》导读,了解白居易生平及本诗写作背景及原由。 2、 完成《课课练》P12—13。 3、 唐代诗歌以同情的态度来描写商人妇的并非始于《琵琶行》,李白的《长干行》的问世比〈琵琶行〉早半个多世纪,但未产生像〈琵琶行〉那样的轰动效应。除去对琵琶音乐的描写,〈琵琶行〉胜在何处?请加以比较。(在第一课时结束后布置,在第二课时进行讨论) 长干行 ?李白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为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二、 导入 1、在浔阳楼前有一副对联:“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请问此联写的是哪位著名的诗人和他的哪部作品?(“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2、请问对于白居易和〈琵琶行〉,有哪些相关的文学常识知识点需要落实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语言通俗平易。初中学过他的〈卖碳翁〉。 〈琵琶行〉: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其姐妹篇为〈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古体诗)。三者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三、 疏通全文,概括每段大意,整体把握。 四、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题。 1、 讨论预习作业3 参考:〈长干行〉是以一名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发了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思念。而白居易则把自己一个被贬朝臣与一个京城歌女相提并论,并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这样的思想情感是前所未有的,立意更高一筹。 2、 结合诗歌和诗人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思考:为什么说诗人和歌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沦落”在何处?“同”在何处呢? 参考:琵琶女的弹奏与诉说,使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和处境。当年,自己曾因诗才横溢而名倾京城,如今却因直谏而被贬到这荒凉僻远之地。对于这琵琶声,诗人不仅用耳听,更是用心灵去感受;对于素昧平生的琵琶女不仅是寄予同情,更是引为知己,同病相怜。两人虽然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同样具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但却同样失意飘零,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两道感情的激流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这条河床上相遇、相交、相融。 3、 所以白居易不吝笔墨,以整段的篇幅描述了琵琶女不幸的身世,但对自己的命运描写却是淡入淡出,因为诗人已无需再花大篇幅描述自己受到的不公待遇了,一切尽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同学解读“湿”在文中的含义。 参考:“湿”照应了前句中的“泣下谁最多”,表明白居易眼泪最多乃至浸湿了衣襟。从这眼泪中,我们读到了诗人被琵琶女如泣如诉的乐声感动的程度之深,更读到了一位迁谪失意的朝廷官员和一名流寓江湖的歌女之间的惺惺相惜,感受到一位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对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琵琶女的同情、理解和尊重,也是他本人控诉社会黑暗自伤感慨的悲愤之情的流露。(悲人——伤己) 五、 赏析、学习诗中对于音乐的描写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要描摹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却通过语言再现了动人的琵琶声,使之成为本诗的另一个亮点。研读诗歌第二段,这是一段怎样的音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音乐的?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参考:1、比喻:(通感:珠圆玉润:声——视——触)形象生动再现音乐,激发想象联想。 2、摹声拟音:(嘈嘈、切切)给人以真切直观的听觉实感 3、侧面描写(烘托):通过音乐效果的描写(环境氛围、人的感受)来烘托出一个忧美动听、深切感人的音乐世界。 4、妙语点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诗句都揭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犹如画龙点睛(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 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内心,表现了主题。 六、 作业 1、 背诵全诗 2、 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