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中考A卷模拟语文试题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成都中考A卷模拟语文试题3

成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A.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涯,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B.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扶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拾头。 C.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桓,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 D.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从内心里感激老人家,如果不是老人在他一文不名的时候独具慧眼,看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鼓励他大胆去闯,他怎么会有今天呢? B.四川地产女强人吴亚军虽然遭遇了很多的挫折和打击,但她还是一反既往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C.新厂长上任不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家气息奄奄的工厂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D.他们的演奏戛然而止,但我的耳中还回响着那美妙的乐声。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具有正确的历史观,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 B.继共享单车之后,成都正在加快拟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发展指导意见,规范、推动、鼓励其发展。 C.“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译文: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发出的清脆声音。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文: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石头的源头。 D.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砍伐竹子开辟道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 8、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写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感受。 B、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C、作者写作的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D、侧面衬托水清的句子:潭中鱼可——似与游者相乐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题。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能和谐。 ③同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