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及护理_精品.docVI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及护理_精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及护理_精品

  论文范文     题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应用及护理   编辑: HYPERLINK /wangguiqing1987 司马小     作者:滕沁伶 , 罗晓辉 , 余元清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并发症;护理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o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是目前心脏血管疾病,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而有效的机械辅助循环方法之一。1958年, Harken[1]首次提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概念,1962年,Mouloupulos[2]报道用于心肌梗死的治疗,1967年, Kantrowitz[3]首先用于心源性休克的治疗并获得成功。 IABP是经皮穿刺股、动脉途径将有球囊的导管逆行插至胸降主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远端,另一端与体外的控制氦气或 CO2气体出入的同时带有心电图监测的仪器相连,用心电图或主A压力触发气囊充气与放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现就IABP临床应用进展及护理综述如下。 1 IABP的临床应用进展   1.1 应用范围   IABP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有效率达75%[4]。IABP也用于为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争取时间并创造良好条件的循环支持及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ACS是一种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没有因心脏解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风湿病变侵犯瓣膜及心肌致心功能受损,无心肌供血不足,所以在临床上应用对比发现IABP应用于ACS效果明显好于风湿性心脏和先天性心脏病[5]。   1.2 参数的选择   1.2.1 触发模式   可选择的方式有4种,即:固有频率、起搏模式、心电图、压力波[6]。总结近几年来的IABP的应用效果,常用的模式为心电图触发模式和压力触发模式。正常情况下最好以心电图模式触发,如心电图不能有效触发时,可改用压力触发。   1.2.2 气囊充气量和充分时间   气囊大小以能膨胀阻塞90%~95%的主A管腔或气囊容积超过病人每搏量的50%为宜[7]。无论哪一种气囊,术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漏气,充气量一般为30~35ml。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气囊的充气时间很重要。触发气囊充气应在心电图接近T波峰值处,此时主A瓣正好关闭;也可根据动脉压力波型来判断。即反搏波的升支正好位于心室射血后降支的反冲切迹上。充气提前或者过晚都会影响反搏的效果。反搏比例从1:1开始,病情好转后逐步调整为1:2~1:3,然后撤机。   1.2.3 心率的控制   一般心率控制在120/min以下时,均能获得满意的反搏图形。Papaioannou等发现[8],IABP的心率在80/min~110/min可获得理想的血流动力效果[9]。从1:1开始,病情好转后逐步调整为1:2~1:3,然后撤机。   2 IABP的护理   2.1 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   备好球囊导管和反搏主机。静脉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ml+肝素50mg),冲洗导管的肝素盐水(生理盐水500ml+肝素50mg),手术扩创包(无菌巾),1%利多卡因以及除颤器。协助医生进行右侧腹股沟处备皮,消毒,局部麻醉后穿刺置入动脉鞘管,再将球囊导管引入,到达位置后,固定好外固定器。外固定器与主A鞘管相接,球囊反搏导管与主机连接,调整反搏间隔及频率[10]。股A穿刺点局部予无菌敷料固定,姚惠萍[2]建议用宽5cm,长20~30cm的低过敏胶布沿大腿纵后方固定于大腿上,防止管路沿大腿皮肤形成隧道状被意外拉出。   2.2 观察反搏效果   反搏有效的征兆包括循环改善(皮肤,面色可见红润,鼻尖,额头及肢体末端转暖),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多,以及心泵有力,包括舒张压及收缩压回升[1]。因此,准确观察A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反搏压与波形。观察压力是为了选择合适的充气期限,因为气囊在左心室舒张期充气,在左室收缩前排气,以此来减轻左室负荷,增加心排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同时反搏前后的压力变化以及反搏期间压力的动态变化,反映了反搏疗效和病情的变化;动脉收缩峰和舒张末期压反搏后都较反搏前降低,而平均压上升,这说明反搏有效。根据各项压力的动态变化,结合心率、尿量等指标估计病情的好转与否,调整反搏压力大小及反搏频率。调整后的反搏压显示值变化也需要密切观察,以及及时发现气囊漏气等情况。   2.3 监测生命体征   动态进行有创动脉血压,呼吸,中心静脉压及心电图监测,每30min记录一次,及时观察动脉压力曲线情况,并根据压力波形调整气囊充盈与排空的时间;及时观察心电图,采用药物等控制心率在90~110次/min[9]。及时处理心率紊乱,每小时记录一次出入量,维持水,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