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五部分第20讲 二战前后东西方国家的发展变化 (共47张PPT)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2 二战后的美国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原因:战时的资本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 特点:①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投资加大,跨国公司增多,资本输出不断扩大,经济地位加强。②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迅猛。③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 20世纪70年代,出现危机。 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3 二战前的苏联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苏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原因: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作用: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开始(随着国内战争结束,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农业——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 工业——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 商业——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特点:发展商品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体制下一定范围内允许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评价: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温馨提示 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与实践,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它是列宁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4)这一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中考真题 【例2】 (2013·广东)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 (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思路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时,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在此期间,列宁开始在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A项。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对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的识记与理解。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1922年底。 成员国:最初加入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带领苏联崛起:斯大林。 经济建设成就: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此时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 政治建设成就: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2.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形成背景: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特点:权力高度集中。 具体表现: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政治上——党政不分、民主与法制匮乏。 评价:(利)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导致后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中考真题 【例3】 (2016·广东)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 )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思路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共49张PPT).ppt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动物运动和行为及动物在生物圈 (共78张PPT).ppt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动物的主要类群 (共101张PPT).ppt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共77张PPT).ppt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课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共85张PPT).ppt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通用)知能综合突破课件(图片版)专题1 生物的结构层次.pptx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通用)知能综合突破课件(图片版)专题2 生物与环境.pptx
- 2018中考语文古诗文名句默写强化专练.doc
- 2018中考生物总复习(人教版通用)知能综合突破课件(图片版)专题3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pptx
- 2018地理中考精编(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