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doc

2018年4月8日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4月8日 每周一测-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1.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中央王朝分出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B.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2.《礼记?祭统》载:“忠臣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也。”《孝经》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村。”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 A.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D.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3.陕西周原董家窖藏裘卫盉(盉:酒器),盖内刻有铭文132个字,记载了西周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为换取觐见周王的礼器和礼服,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从中可以看出 A.青铜铸刻铭文成为社会风尚B.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地位高 C.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动摇D.井田制瓦解,土地买卖频繁 4.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这可用来说明秦代 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5.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6.北宋派文臣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设转运使为路级财政长官,兼具监察官的身份。这些措施的实质是 A.对地方行政加以监察B.剥夺节度使的行政权 C.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D.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7.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是的治国原则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8.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选拔标准客观公正B.促进社会阶级流动C.摒除门第间的差距D.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9.《汉书?食货志》记载:“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材料主要说明 A.均田制的实行让农民安居乐业B.平均主义导致土地私有现象普遍 C.主张恢复井田制下土地授受关系D.小农经济下农民生产生活祥和的景象 10.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A.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11.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南方沿海地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给自足生活的需要了,而已成为主要是商品生产和贸易交换的经济活动了,并且出现了拥有相当数量和实力的手工业主、工人和商贾集团,他们的存在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理应给予新的定位。这表明 A.重商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形成 C.工商皆本观念出现有其必然性D.封建社会逐步实现了四民平等 12.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A.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 C.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州150万人——摘编自李晓《宋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