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一单元 毛泽 东诗文素材 论毛泽 东著作中的比喻辞格.docVIP

2015年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一单元 毛泽 东诗文素材 论毛泽 东著作中的比喻辞格.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北京版选修系列 《文化论著》第一单元 毛泽 东诗文素材 论毛泽 东著作中的比喻辞格

论毛泽东著作中的比喻辞格 [摘要]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选集》中比喻辞格的归纳分析认为:毛泽东著作在现代中国非文艺作品创作中,对比喻辞格的运用是最为成功的;毛泽东在比喻论证中所突显的“以人为本”的语言观,从语言运用的层面为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比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人类语言交际中,皆无往而不适。不过,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偏好形象思维和关联类比的华夏民族,与偏好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欧美民族,在对比喻辞格的态度和运用上却有所不同。相对而言,比喻辞格更符合华夏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所以,在我国古今历代社会交际和文献典籍中被广泛运用。   综观华夏数千年历史,历代语言大师层出不穷,对比喻辞格的理解运用亦多姿多彩,各得其妙。就现代而言,对比喻辞格用之最众,譬之最妙,效果至佳,影响至广者,当推语言巨匠毛泽东。毛泽东在实践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的同时,充分地展示了他超人的语言天赋,在语言实践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语言理论上也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丰赡而珍贵的语言财富。本文仅就毛泽东在其论著中对比喻辞格的运用及其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语言观进行探讨。      一、毛泽东论著中的比喻辞格      毛泽东著作中的比喻辞格非常丰富,据笔者粗略统计,仅《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至第五卷中就用了约150多例。从表层结构形式视之,它们涵盖了包括描写性比喻、说理性比喻、包孕式比喻在内的众多类型;从运用手法着眼,它们灵活巧妙,可分为分用、合用、兼用、套用、连用等多种手法。从深层语义审视,它们或喻物,或喻事,或喻理;其喻项丰富多彩、质朴通俗、生动活泼,或直接运用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事物,或采自乡土市井中的俚语民谚,或源于经史文籍中的寓言典故……      (一)描写性比喻   描写性比喻是指描写事物时,用同其相似者来作譬况,使欲描写事物更为具体、形象、从而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这种比喻一般多用于文艺作品,如毛泽东在其脍炙人口的众多优秀诗词中就运用得极为丰富和典型(此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毛泽东在其议论文、政论文中有时亦能用之,比如,在毛泽东的论著中,描写性比喻就约有20余例。   一方面,他通过喻体与本体之间描绘与被描绘的关系,将本体烘托得突出鲜明,生动逼真。如“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中的“暴风骤雨”之与来势迅猛不可担挡的农民革命运动; “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中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与封建宗法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写字”中一张正好写字的“白纸”之与一穷二白的新中国。   另一方面,他通过对喻体美妍丑陋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抒发自己鲜明的好恶爱憎情感,给予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如在“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中用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的“小脚女人”来比喻“落后于群众的领导”;在“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中用“光焰普照大地”的“太阳”来比喻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可见,在非文艺作品中运用描写性比喻,应是毛泽东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      (二)说理性比喻   说理性比喻是指在说明抽象道理时,用具体的事例诸如日常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事物、俚语民谚及寓言典故等作喻项进行譬况,使主体欲阐释的道理易为人理解、领悟和接受。这种比喻主要用于议论文或说明文,起论证和说明的作用,故而亦称作比喻论证。毛泽东的论著主要属于议论文,因此其中所运用的比喻辞格也主要是说理性比喻,其用例多达130余条。它们不仅数量多,且运用巧妙,语用效果极佳,影响亦极为深广。      1.用日常生产生活事物作喻项的比喻论证   运用社会生产生活中人们都很熟悉的日常事物作喻项进行说理论证,尤其能贴近广大人民群众,从而增强文章和演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有效地实现语言交际和理论宣传的社会功能。这类比喻论证在《毛泽东选集》中约有50余例。   毛泽东在这种比喻论证中所突显的最大特征是,用人民大众最熟悉的事物去深入浅出地阐明深邃的理论观念。例如,“英勇战斗于前,又放弃土地于后,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是非常不妥当的发问。吃饭于前,又拉屎于后,不是白吃了吗?睡觉于前,又起床于后,不是白睡了吗”;“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拿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