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4章 学案11 扣住技巧和作用,欣赏小 说的描写艺术
学案11 扣住技巧和作用,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
学案略语 小说的艺术技巧非常丰富繁杂,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描写艺术,高考对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多集中在这方面。可能因为描写艺术内涵太小,一轮复习无法展开,二轮复习又不太重视。希望广大考生转变认识,围绕“技巧”和“作用(效果)”两个关键词加以强化训练。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2014·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第⑥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
答案 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解析 本题从周围人的角度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先是“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其次是“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再是“几个太太和孩子”“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其实他人的表现都是自然而又正常的,只是安娜的心理在作怪。对周围人的描写,侧面写出安娜受到打击后恍惚、敏感的心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蚕 儿
陈忠实
过了几天,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把一、二年级分给他教了。
他很年轻,站在讲台上,笑着介绍自己:“我姓蒋……”捏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那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桑叶,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脸上擦出血了。
“你干什么去了?脸上怎么弄破了?”蒋老师吃惊地说。我站在教室门口,低下头,不敢吭声。
他牵着我的胳膊走进他住的小房子,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怎么弄破的?”他问。“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喂蚕儿的同学多吗?”“小明,拴牛……”我举出几个人来,“多咧!”
他高兴了,喜眯眯的眼睛里,闪出活泼的好奇的光彩,“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他领着我们满山沟跑,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个小方格,把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老师和我们,沉浸在喜悦的期待中。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像个小孩,“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可没过多久,老师却被调走了。他说:“有人把我反映到上级那儿,说我把娃娃惯坏了!”
我于是想到村子里许多议论来。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失了体统嘛!他们居然不能容忍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选自《陈忠实文集》,有删改)
2.文中画线的句子细致地描绘了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年高三备考语文《好题速递》系列试题(四).doc
- 2013高考作文素材: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考前65).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一).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七).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三十一).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三十二).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三十三).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三十四).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三).doc
- 2013高考语文大猜想(九).doc
- 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4章 学案12 抓住规律特点,深化小 说探究题训练.doc
- 2015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高考真题+模拟新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 说.doc
- 2015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解题大突破:专题21 小 说阅读.doc
-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四章 小 说阅读10.doc
-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四章 小 说阅读11.doc
- 2015年高考语文(人教通用)二轮问题诊断与突破:第四章 小 说阅读9.doc
-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3专题一(一)把握小 说的情节精题演练对点巩固 苏教版.doc
-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3专题一(三)鉴赏小 说的形象精题演练对点巩固 苏教版.doc
-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3专题一(二)分析小 说的环境精题演练对点巩固 苏教版.doc
- 2015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3专题一(二)分析小 说的环境课后达标检测 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