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新课标版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课件 第5章 古代诗歌鉴赏 第4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1)开头两句起得极有气势,以如椽大笔,淋漓泼墨,勾勒出巴蜀层峦叠嶂的群山、无数险峻深邃的岩壑、高耸云天的林木,同时还有一片杜鹃热闹如沸的啼鸣,使万壑千岩为之振响,如同展开一卷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令人为之一振。 (2)王维以此诗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泰然无为。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恪尽职守,有所作为。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诗,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1)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考查诗歌情感,结合注释①作答。 答案:(1)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2)①“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寂之情。②“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3.(2011·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谋篇布局的能力。从“秋阴时晴渐向暝”到“更深人去寂静”,可以看出时间推移的线索。 (2)本题考查分析评价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时应结合词中运用的具体意象以及由此展现的意境,整体把握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词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从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能看到词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答案:(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把握“子规”这一意象的延伸意义。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在高中课文中经常提及“子规”这个意象。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难》),“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帝啼鹃”(《窦娥冤》)。 (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一问题,需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轨迹。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现实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之情。 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11.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5.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6.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8.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9.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教案:第八章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doc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1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共38张PPT).ppt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12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共12张PPT).ppt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10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共10张PPT).ppt
-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章节导航课件:11 选用、变换句式(共8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