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航天器的热控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典型航天器的热控方案综述 三个典型航天器 嫦娥一号卫星 神舟载人飞船 “阿波罗”登月飞行器 嫦娥一号 运行期间轨道环境及外热流特点 热控方案 被动热控措施 OSR散热面及多层布局 热管的应用 相变材料热管的结构 热管的应用实例 主动热控特点 运行轨道 嫦娥一号卫星的主体结构继承了东方红三号卫星的结构,即中心承力筒加蜂窝板的板式结构,太阳翼采用单自由度对称双翼布局。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200km,远地点51 000km、倾角31°、周期为16h的超地球同步轨道,之后卫星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最后进入轨道高度为200km的圆形极月使命轨道。途中卫星经过1次远地点加速、3次近地点加速、1次中途修正、3次近月点制动共计8次轨控。 运行期间轨道环境及外热流特点 OSR散热面及多层布局 热管的使用 嫦娥一号卫星热控系统中共使用了 32根热管=9根外贴热管+23根预埋热管。 热管布局时, 通过预埋或外贴等方式,利用热管实现舱板的等温化设计;而且根据卫星外热流的特点及星上设备温度控制需求,利用槽道热管实现了下舱+ Y、-Y舱板间的热耦合,扩展了热管网络的应用范围 相变材料热管 在中间圆形腔体内充装液氨,作为常规热管使用 两边两个腔体内充装相变材料,腔体中的肋片起到增强热管与相变材料热耦合的作用。 +X面舱板等温化 应用: 需要采用增大热容设计方法,使被控对象温度波动过大的现象得到纠正。 例如:+X板散热面在外热流的作用下,温度有很大的波动(孤立散热面的温度波动20℃至-20℃),造成被控区域温度波动幅度较大,高温时温度过高,低温时需要电功率补偿。为了规避月球红外热流的影响,安装在对月板处的载荷设备的散热面设在+X板上,利用热管将X板的散热面和散热设备热耦合进行设备的温度控制。 +Y板、-Y板间热耦合 采取轴向槽道热管两相对舱板间的热耦合技术,为首次在此类卫星上使用, +Y板、-Y板间热耦合保证蓄电池组间的温差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光照侧蓄电池组的温度,减少蓄电池组散热面面积,为蓄电池度过月食提供了基本保证 主动热控 充分利用星上的数据管理设备、遥测遥控设备,加上热控系统研制的执行部件———加热控制器,形成智能主动控温系统的物理结构 特点: 1) 对加热回路状态的批处理集中设置,以适应卫星在正常飞行、变轨阶段、以及月食阶段星上能源供给的限制,实现可控地利用星上的能源 2)实现了多个热敏电阻的联合控温,提供了被控对象的温度均匀性和控温系统的可靠性; 3)在蓄电池组温度控制上实现了跟踪控温功能,为保证蓄电池组间的温差要求提供了保证; 4)能够对加热回路的状态设置,如:加热回路开关状态、控温热敏电阻使用、控温阈值、热敏电阻数据有效范围等参数通过遥控进行修改,在轨管理能力及故障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神舟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热控方案 轨道舱 返回舱 推进舱 流体回路系统 总结 神舟五号飞船简介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飞船结构组成 轨道舱 作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舱,以及用于出舱时的气闸舱。配有泄复压控制、舱外航天服支持等功能。内部有航天员生活设施。轨道舱顶部装配有一颗伴飞小卫星和5个复压气瓶。无留轨功能。 返回舱 形状似碗,用于航天员返回地球的舱段,与轨道舱相连。装有用以降落降落伞和反推力火箭,实行软着陆。 推进舱 装有推进系统,以及一部分的电源、环境控制和通讯系统,装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 载人飞船对比一般卫星的特点 热控特点: 飞船和载荷发热功率大,内部热负荷变化大,控温精度要求高 密封舱内采用了风冷系统和流体回路系统 对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更高 热设计和热试验要适应不同飞行阶段和不同批次工作模式(自主飞行期间保温和留轨利用期间散热) 航天员呼吸和皮肤排湿,要进行湿度测量和控制 热控总体方案 轨道舱热控 在自主飞行期间(轨道舱是密封舱,工作仪器发热量不大)需减少漏热;留轨期间(轨道舱是非密封舱,仪器发热量大),要加强散热 被动热控措施: 开散热面(内外表面ZKS白漆) 舱外表面纵向热管 除散热面外,其他舱外表面MLI,内表面粘贴泡沫塑料 6块仪器安装板(非仪器安装处)双面涂高发射率黑漆ERB-2B 舱内电子仪器设备表面进行黑色阳极氧化处理或者喷涂高发射率无毒热控层 设置航天员活动区和仪器区之间的隔热罩 轨道舱热控 主动热控措施: 对推进剂

文档评论(0)

mbxy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