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字经小儿推拿演稿教学讲义.ppt
六腑:前臂尺侧,自肘部横纹头至腕横纹成一直线。操作:退六腑。次数:1000-3000次(5-15分钟)。作用:清实火,退高热,除热痰,凉血解毒。主治:高热,急惊风,实热痰喘,便秘,热痢,痄腮等,一切实热证。 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推三关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应用:本穴性温热,主治一切虚寒病症。临床上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证。 五指节:手指各关节处。操作:用拇、食两指相对掐之。次数:3-5次。作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主治:急慢惊风,惊惕不安,夜啼。 威灵穴: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之间。精宁穴: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操作:掐法。次数:3-5次作用:开窍镇惊,行气和血。主治:急惊风,昏迷不醒。 七节骨: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操作:推上七节骨、推下七节骨次数:100-300次(1-3分钟)作用:推上七节骨为补法,温阳止泻。推下七节骨为泻法,能泻热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痢疾。 足三里穴: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操作:揉足三里。次数:100-500次(1-3分钟)作用:健脾和胃,调和理气。为全身强壮穴,是小儿保健穴之一。 第一部分 三字经小儿推拿的学术特色 基本特点:一、取穴少 常用穴位30左右,临床一般取3—5个穴位,李德修先生说:取穴不易多,多则杂而不专。 二、三不足、两有余 脾肺肾不足 心肝有余 三、善用独穴 每次治病只取一个穴位,初学者容易掌握。 例如:清补大肠治疗久痢,一窝风治疗风寒腹痛;补脾治疗慢性咳嗽,揉二马退虚热;退六腑治高热。 三、推拿时间长,临床疗效高 1、穴位比作中药来用的,都要讲究用量的,小儿推拿也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注重临床主穴时间长,辅助穴位时间短甚至不推,不浪费得气的黄金时间 小儿推拿的速度和时间 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作用:调整大肠功能,固肠涩便,止泻痢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痢下赤白,大便秘结。 小肠穴:小指尺侧缘,有指根到指尖操作:指根推向指尖为清小肠。次数:300-1000次(2-5分钟)。应用:清小肠可泌别清浊,多用于小便短赤不利,水泻而无小便,口舌生疮。 内八卦:手掌面,以掌心为圆点,从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一圆圈。顺运、逆运次数:1000-2000次(5-10分钟)作用: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 主治: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顺运:消化系统逆运:呼吸系统 运水入土穴: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次数:300-1000次(2-5分钟)作用:润燥通滞。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 运土入水穴: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次数:300-1000次(2-5分钟)。作用:止泻主治:泄泻。 板门穴:拇指下,掌面大鱼际之中点。次数:300-1000次(2-5分钟)作用:清胃热、止吐泻主治:呕吐、泄泻、上吐下泻、溢奶、胃痛 小天心: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操作:掐小天心、揉小天心、捣小天心。揉小天心:用于心经有热所致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警惕不安或心经有热,移热于小肠而见的小便短赤。 掐、捣小天心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眼球上翻、下翻、斜视。次数100-500次。作用:惊风、烦躁夜啼,小便赤涩,实热喘咳,目赤肿痛。 四横纹:掌面,第2-5指根部横纹处操作:推四横纹、掐四横纹次数300-1000次(2-5分钟)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气血不和,消化不良等。 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操作:揉小横纹次数:300-1000次(2-5分钟)主要用于喘咳,口舌生疮等,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临床上揉小横纹治疗肺部湿啰音有效。 阴阳:掌根,小天心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操作:分阴阳、合阴阳次数:100-500次(1-3分钟)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积,化痰涎 主治:寒热往来或身热不退,食积,呕吐,泄泻,惊风,痰喘。 外劳宫: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与内劳宫相对。操作:揉外劳宫。医者左手握小儿左手,使手心向下,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呈90°角,使穴位显出,以拇指螺纹面左右揉之。 次数:2000-3000次(10-15分钟)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安蛔止痛。主治:一切腹痛,腹胀,久泻不止,脱肛,遗尿,疝气,胆道蛔虫,风寒感冒揉之取汗。 二马穴: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操作:揉二马,将患儿小指曲于掌心,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左右揉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