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 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 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 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 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E.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 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 解析 答案 √ 19 20 21 解析 B项无“作比较”,是“举例子”。 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无中生有。 D项“最权威”表述绝对化。 19 20 21 21.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答案 答案 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源,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②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 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 19 20 21 二、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 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②。 注 ①碛(qì):沙漠。②安西:唐代六都护府之一。开元六年(718),安西都护府统辖境内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地;贞元六年(790)以后,以辖境尽入吐蕃而废弃。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出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远景景象。 B.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城镇色彩鲜明、富有朝气的近景景象。 C.诗的前两句写景,一远一近,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互相 衬托,相得益彰。 D.第三句“铃声”一响,巧妙地化听觉为视觉,让人想起一列长长的驼 队远远地走过沙漠的景象。“遥过”一词写出了丝绸之路上的和平繁荣 景象。 E.第四句中的“应驮”是本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 解析 答案 √ 9 10 解析 C项无“一实一虚”。 D项写的是昔日丝绸之路上的和平繁荣景象。 10.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 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 ②一列长长的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得想起昔日丝绸之路上的和平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所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 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9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雁门胡人歌 崔 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 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 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 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 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 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 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 解析 答案 √ 11 12 解析 C项“雨里”一作“雾里”,时值深秋,胡人多放火烧山,一处处山头上的野火在寒冷的天气里静静地燃烧着;有时秋雨绵绵,雨点打在山上,溅起湿湿的烟雾,笼罩着山头。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两幅画面,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两句中的“寒”与“火”、“湿”与“烟”相反相成,互相烘托,趣在其中。故“雾”和“雨”具有相同的表达效果。 E项“时时醉向酒家眠”一句并非想象之景,而是真实的写照。尾联描写胡人百姓听说辽边并没有发生战事,马上又安定下来,时时买酒取乐,经常喝得酩酊大醉而卧在酒店。这体现了百姓对战争的恐惧及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1 12 1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答案 第一问:表达了对民族间相安无事、百姓尽情享受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八日常应用文微写作(含语言得体等要求)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课件.ppt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课件.ppt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讲义.doc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六语句的扩展核心突破二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课件.ppt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讲义.doc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读懂诗歌能力课件.ppt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从形象角度鉴赏讲义.doc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从形象角度鉴赏课件.ppt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讲义.doc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七章古诗鉴赏_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课件.ppt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道带答案(新).docx
- 销售岗前培训课件.ppt
- 2026年消防设备操作员考试题库500道(典型题).docx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高级技能考试题库300道附答案(实用).docx
- 2026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高级技能考试题库300道标准卷.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附完整答案(全优).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带答案(培优a卷).docx
- 2026年机械员考试题库含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6年材料员之材料员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夺分金卷】.docx
- 2026年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考试题库500道(考点精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