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西周王朝公卿问题.doc
试论西周王朝公卿问题
第31卷第1期
2011年2月
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
V0I.31No.1
Feb.2O11
试论西周王朝公卿问题
汪超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关于西周存在三公九卿的说法是没有多少根据的,西周王朝官僚
体制中并不存在这种整齐划一的三公九卿的制度,其当为后人附会之说.而在西周时期,公和卿二
者的涵义并不等同,公用作王朝执政卿士或德高望重的王朝长老的尊称,卿非官职,其代表位次,王
卿泛称为伯,公与伯在一定程度上可相通称,但称公往往是为了突出其身份地位的尊贵,是仍
不出尊称的范畴的.
[关键词]西周;三公九卿;公;伯;卿士
[中图分类号]K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1008—4193(2011)01—0035—06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夏,殷亡闻焉,
周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
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
职分,用于百事.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盅
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故不以一职为官名.
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
六卿为九焉.记日三公无官,言有其人然后充之,
舜之于尧,伊尹于汤,周公,召公于周,是也.或说
司马主天,司徒主人,司空主土,是为三
公.Ⅲ1l_(胛.即认为周代存在所谓的三公九卿制
度,而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三公九卿说.后世
历代学者多墨守成说,承认西周时期存在所谓的
三公九卿制度.上世纪初,多有学者依据西周金
文资料来探讨西周官制,但争议颇多,或依然承认
传统上所认为的西周存在三公九卿的说法,或另
辟蹊径,自成一说,然终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
案.那么,西周时期究竟有没有这种整齐划一的
三公九卿制度?如果没有,其公卿问题又是如何
的呢?
三公之说于先秦文献中习见.班固兼采汉儒
们的说法,认为西周存在所谓的三公之制,以太
师,太傅,太保或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也即
三公的三太说与三司说,三公地位于百官中最尊,
一
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天子,于朝政无不总
统.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三公一词不见于
《诗》,《书》(不包括伪古文《尚书》部分)等经典之
中,即使是与之相关的内容也无迹可寻,但后人在
解经做注时,却喜欢无端比附.《尚书》伪孑L传,于
《顾命》见有云乃同召太保夷,芮伯,彤伯,毕公,
卫侯,毛公之语,则认为太保,毕,毛称公.则三
公矣.[2J(按此,毕公,毛公既为三公,反在芮
伯,彤伯,卫侯之后,于理不合,且伪孑L传之说毫无
根据,当为附会信口之言,不足为信.另外,《公羊
传》隐公五年有解释三公的说法:天子三公者何?
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何以三?自陕以东者周公
主之,自陕以西者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3_](
首先,此所谓的一相出乎内语焉不详,本有拼凑
之意,而又以周初之二公合以所谓的一相拼凑
为三公,即使是时真有三位称公者,亦属偶然,岂
*[收稿日期]2010-12—10
[基金项目]西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自主创新型),编号:09YZZ09
[作者简介]汪超:男,陕西安康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08级中国古代史先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36宝鸡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版)
能成为制度,而更何况连此一相的明确所指也
不明了呢?足见此实为拼凑三公之妄说,不可
凭信.
证之于西周金文,亦不见有提及三公之言,而
后人所谓三公的三太与三司之说,从现有的金文
资料看,也是很有问题的.首先来看三太说的问
题,其中太傅一职,于金文中根本无迹可寻;太保
一
职,仅见于西周早期铭文,且多指召公,如《太保
鼎》,《作册大鼎》等;而太师一职,仅见于西周中晚
期,如《师望鼎》,《伯公父篮》,《太师簋》等,且有伯
太师与仲太师之别.可见,三太中或无太傅,而在
某一时期内,太保与太师二职只存其一,以太师,
太傅,太保三职都难以凑齐,而以此三太为三公,
且认为是一种制度,这真是无从谈起.而伪古文
《尚书》用其说,不过其诿避道:(三公)官不必备,
惟其人.E2]黔此更为推诿之言,无需再论.而
三司说的问题恰恰相反.三司文献与金文中常
见,并常相并称,只是金文中写法与文献稍有差
异,金文司徒或作司土,司空作司工,以此三司为
三公的问题在于,三司的地位是否真的达到了三
公总揽朝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种高度呢?以
金文为例,《裘卫盂》与《五祀卫鼎》铭文中,三有司
仅为上级命令的执行部门.而据《毛公鼎》铭文,
毛公被周王授令管理卿事寮,太史寮以及公族,三
有司,小子,师氏,虎臣与周王近臣亵事等众多官
吏与部门,三有司只是其中之一,不过三司长官常
于西周册命金文中充当傧佑,可知其地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