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8:论述类文本之理解概念句子【练案】 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16年高考轮讲练测
1.(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现代文阅读(二)(15分)
无争议陷阱
余秋雨
①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
②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
③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
④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⑤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⑥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
⑦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
(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
(1)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争议陷阱”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
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
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
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D项,“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重视和防范”在文本中无依据。A项,是对文章开头第一句“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的概括。B项,是对文章第二段的概括,文中的表述是“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C项是对五六两段的概括。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5课《谏伐匈奴书》【共33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牡丹亭【惊梦】》【共75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一单元课件:第2课《前赤壁赋》【共30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7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共47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一单元课件:第4课《天鹅》【共33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3】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共32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0课《斗鲨》【共38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一单元课件:第1课《荷塘月色》【共62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9课《荷花淀》【共38张PPT】.ppt
-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4】第三单元课件:第11课《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共34张PPT】.ppt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8:论述类文本之理解概念句子【讲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9:论述类文本之筛选概括【测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9:论述类文本之筛选概括【讲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9:论述类文本之筛选概括【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22:散文阅读之语言和艺术手法【练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22:散文阅读之语言和艺术手法【测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23:散文阅读之结构和主旨【测案】 Word版含解析.doc
- 高考语文二轮讲练测专题22:散文阅读之语言和艺术手法【讲案】 Word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