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篇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ppt
5.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有关这方面的理论都是定性的解释或经验公式的描述, 很不成熟. 沉淀的形成过程如下: 成长,定向排列 长大过程 成核作用 构晶 离子 晶核 凝聚 沉淀 颗粒 无定型 沉 淀 晶形 沉淀 * 晶核形成速度小于晶核成长速度,则获得较大沉淀颗粒,且能定向地排列成为晶形沉淀;若晶核生成极快, 则形成大量细小微晶, 只能凝聚起来得到细小的胶状沉淀. * 均相成核: 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通过离子的缔合作用,自发形成晶核。占优势时形成无定形沉淀。 *异相成核: 溶液中混有的固体微粒,在沉淀过程中起着晶种的作用,诱导沉淀的形成。占优势形成晶形沉淀。 * 分散度-晶核形成速度-沉淀生成的初始速度可以用槐氏(Von Weimarn)的经验公式表示: 分散度 =K ×(CQ-S)/S CQ:沉淀剂加入瞬间沉淀物质的浓度; S: 晶核的溶解度; (CQ-S): 过饱和度,引起沉淀作用的动力; (CQ-S)/S:相对过饱和度; K:为常数,与沉淀性质、介质及温度等有关。 * 相对过饱和度越小,则晶核形成速度越慢,能得到大颗粒沉淀。各种沉淀都有一个能大批自发产生晶核的相对过饱和极限值,称为临界值。 *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在临界值以下,沉淀以异相成核为主,得到大颗粒沉淀。超过临界值后,沉淀以均相成核为主,得到小颗粒沉淀。 例如 沉淀 临界值 (表5) BaSO4 1000 CaC2O4 ·H2O 31 AgCl 5.5 5.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 共沉淀 Coprecipitation 2 继沉淀(后沉淀)Postprecipitation 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5.4.1 共沉淀现象 Coprecipitation 当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的组分同生成的沉淀一起析出混杂于沉淀之中,这种现象称为共沉淀现象。 共沉淀现象使沉淀玷污,这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 以BaCl2为沉淀剂测定SO42-时,试液中Fe3+会以Fe2(SO4)3的形式夹杂在BaSO4沉淀中一起析出,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 共沉淀现象的分类 1.吸附共沉淀- Adsorption coprecipitation 2.包藏(吸留和包夹)-Occlusion and inclusion 3.混晶或固溶体 -Mixed crystal coprecipitation 1. 吸附共沉淀:由于沉淀表面上离子电荷的不 完全等衡,使沉淀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现象。 → 吸附原则:表面吸附是有选择性的。 (1)第一吸附层首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此外,那些与构晶离子半径相似、电荷相同的离子。 例如 BaSO4)SO42-)Pb2+ (2)第二吸附层的抗衡离子: 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微溶或离解度很小的化合物,优 先被吸附。 例 BaSO4)SO42-)Ca2+ (Ca2+和Mg2+) BaSO4)Ba2+)NO3- (Cl-和NO3-) 离子的价数越高,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例 BaSO4)SO42-)Fe3+ (Fe3+和Na+) → 吸附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沉淀的总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同质量的沉淀,沉淀颗粒越小则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杂质量越大。故晶形沉淀吸附杂质量少,无定形沉淀表面吸附严重。 (2)溶液中杂质浓度越大,吸附越严重。 (3)与溶液温度有关。吸附是放热过程,升 高溶液的温度,可以减少杂质的吸附。 * 减少措施:吸附是发生在沉淀的表面,洗涤沉淀是减少吸附杂质的有效方法。 2.包藏(吸留和包夹):在沉淀过程中,由于沉淀生成太快,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所覆盖,使得杂质或母液被包藏在沉淀内部,引起共沉淀。包藏过程符合吸附规则。 包藏是在结晶内部,不能用洗涤方法除去,可通过陈化或重结晶的方法予以减少。 3. 混晶或固溶体: →若溶液中杂质离子与沉淀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相似时,形成混晶共沉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3565.5-2022 自行车安全要求 第5部分:车把试验方法.pdf VIP
- 工程保险合同纠纷裁判指引_记录.docx VIP
-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抽查抽测规定试行.doc VIP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pdf VIP
- 宗教的文化专题——道教.ppt VIP
- (最新)知识考核旅行社计调三级真题精选附答案(答案在末尾).docx
- 临床常见病的中西医诊疗与康复新进展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正式版)D-L∕T 266-2023 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参数测试导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266-2012 接地装置冲击特性参数测试导则.docx VIP
- ABB XT2-XT4 电子脱扣器 Ekip Dip LSI-LSIG 手册(中文).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