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环类杀虫剂
一、有机氯类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是一类含氯原子的有机合成杀虫剂,也是发现和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杀虫剂。滴滴涕和六六六是这类杀虫剂的杰出代表但是由于残留等问题,自1970年代以来,滴滴涕、六六六、艾氏剂、狄氏剂等主要有机氯杀虫剂品种相继被禁用,我国也于1983年禁止使用滴滴涕和六六六。目前仍在使用的有林丹和硫丹。 作用机理—受体学说 滴滴涕及其类似物的毒理作用,是在轴突膜上有一个受体,即膜上有一个空隙,滴滴涕分子正好适合进入这个空隙,引起周围的离子通道改变(主要是钠离子通道),因而改变了钠离子渗透,造成电位差的变化,形成一个延长的振幅增大的负后电位。 1954年由马林斯首先提出,认为昆虫的神经膜是由许多脂肪蛋白质粒组成的,每一个质粒是一个圆柱,因此在排列时质粒间形成空隙,小的分子或离子可在空隙内自由通过。大的分子结构必须与空隙适合才能出入。根据这一模式,滴滴涕分子适合于这个空隙(图1-28 )而通过,其苯环及其取代基与受体部位的脂蛋白发生作用,使得膜变形和引起钠离子渗漏而导致神经活动的反常传导。 霍兰(G.Holan,1969)对上述受体部位模型加以改进,推广到解释几种滴滴涕类似物的杀虫活性。他合成了一系列与滴滴涕类似的化合物,比较了它们的立体构形与活性关系,发现所有的活性化合物都与滴滴涕的结构相似,都有一个“分子楔”。在滴滴涕中-CCl3是楔的顶点。-CCl3这个基团在化学性质上并不重要,但它的外形大小非常重要。凡是具有这样大小分子楔的类似化合物都表现有杀虫活性。 这个“分子楔”的顶点大小与水合钠离子的大小相当,正适合嵌入神经膜表面的受体位点——脂蛋白的离子通道中,因而使通道开放。楔的基部在滴滴涕的分子中包含了两个苯环及两个氯原子。基部的大小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必须有(象氯原子)供电性取代基,使基部容易与神经膜上的蛋白质部分相结合。已经在吸收光谱上证实,滴滴涕与一些简单的分子可以结合形成电荷转移复合体(CTC)。 滴滴涕在受体部位处于这样的形式,就能保持离子通道张开,使钠离子通过,因而导致靶标生物一系列的中毒症状直至死亡。法米(M.A,H.Fahmy,1973)对霍兰模式作了新解释,认为这个受体是可变的,有一定伸缩性。对于滴滴涕类似物,只要分子上四个取代基(X,Y,L,Z)加起来的大小合适(图1-30)就能进入这个受体。 前突触膜过多释放神经递质学说 1971年瑞安等认为六六六对昆虫神经的作用是通过神经的突触部位。即是刺激前突触膜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并在乙酰胆碱受体上累积,因而下一次的神经传导受到阻碍,昆虫就出现中毒症状,直至死亡 。 抑制γ-氨基丁酸(γ-GABA)受体学说 1983年松村等认为六六六抑制了γ—GABA受体,造成神经传导的不正常,而引起昆虫中毒和死亡。神经递质GABA受体有两种:GABAa和GABAb。在前突触膜上,两种受体都存在,在后突触膜上,只有GABAa。在前突触膜上,GABA受体受激活时,Cl-通道被打开,刺激GABA释放,GABA再刺激后突触膜,也同样使C1-通道打开,因为GABA是一个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它使C1-进入膜内,造成膜的过极化,产生IPSP。六六六是GABA的拮抗剂,关闭Cl-通道故昆虫中毒后产生锌粉和痉挛,最终麻痹死亡。 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碱性介质不稳定。 能在有机体内迅速分解,主要产物是环状的硫酸酯和环状二醇。对野生动物无毒,对鱼类高度。 触杀、胃毒、广谱。阻断γ-氨基丁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引起神经传导抑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惊厥,造成有机体死亡。 1934年日本人从沙蚕体内分离到沙蚕毒素(Nereis toxin).1962年确定化学结构式。并相继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开发出部分很好的杀虫剂。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磺、杀虫环、多噻烷等。 杀虫双(bisultap) 杀螟丹(cartap) (一)氯化烟酰类(硝基亚甲基类) 一、概述 1978年,在苏黎世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会议上,Soloway等人提出了一类称为硝基甲撑(nitromethylene)杀虫剂的新化合物(Ⅰ),并提出此类化合物中杀虫活性最高的为SD35651。1979年,Solowar等又提出过一种此类化合物(Ⅱ),但未报道其生物活性。1984年,日本特殊农药制造公司的化学家们从许多化合物中合成了硝基胍NTN33893(Ⅲ)作为杀虫剂,并推荐通用名为咪蚜胺(imidacloprid)。现中文通用名为吡虫啉。 纯品为浅黄色结晶体,熔点83-84℃,密度1.40(26℃)。蒸气压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兵工科技2014-14.pdf
- DL T 5745-2016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docx VIP
- 运单填写规范.ppt
- 岗位风险告知卡(挖掘机、装载机司机岗位).docx VIP
-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测试卷(突破训练)word版.docx
- 党团基本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思想报告【4篇】.docx VIP
- 文华财经指标公式源码WH6指标公式期货软件指标画线指标公式.doc
- 征地应急预案共5篇.docx VIP
- 精品解析:2024年天津市部分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2022儿科副护士长竞聘职位PPT简医院儿科副护士长岗位竞聘自我介绍PPT课件(带内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