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程序(改动后).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消毒程序(改动后)

实验室消毒的程序 1 目的 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 定义 3.1 消毒 杀灭或消除实验室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微生物,达到无害化。 3.2 灭茵 杀灭一切微生物。 3.3 清洁 通过刷、吸、干擦、洗涤或用浸泡肥皂水或清洁剂的湿布拖擦等方法去除污垢、有机物和污渍。 4 职责 4.1 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4.2 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消毒工作的监督检查,参与生物安全事故后污染环境消毒效果评价工作。 4.3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责任范围内的集中消毒和一重大生物安全事故的环境消毒工作。 4.4 实验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的常规消毒和意外事件、生物安全事故的紧急消毒工作。 5 消毒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5.1.2 所有被污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在清洗、储存或丢弃之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或灭茵。 5.1.3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5.1.4 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5.1.5 必要时在工作台面铺用消毒剂浸泡过的消毒巾。当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或溅出时,把消毒剂倒在消毒巾上面以及可能污染的区域内,至少作用30分钟,然后把消毒巾移走,并用另一块消毒巾把污染区擦干净。用过的消毒巾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所有操作应戴手套或双层手套进行。 .1.7 对消毒、灭5菌后的物品必须妥善保存,确保在使用之前不被污染,否则应重新消毒。 5.1.8 带出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物品应进行密闭包装,外包装必须保持清洁,必要时对外包装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5.1.6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应避免对环境造成化学性污染。 。 5.1.9 因发生生物安全事故被封闭的实验环境(包括运输工具等)在消毒后必须通过消毒效果评价,确认达到相应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消毒效果评价报告应包括评价工作的方法、时间、参加人员、评价意见等。 5.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 5.2.1 根据消毒对象和病原微生物的类别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5.2.2 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2.3 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5.2.4 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2.5 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1米。 5.2.6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进行消毒或灭菌效果评价。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经监测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使用。 5.2.7 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5.2.7.1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5.2.7.2 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 134℃、灭菌时间≥4分钟; ● 121℃、灭菌时间≥20分钟; ● 115℃、灭菌时间≥45分钟; 5.2.7.3 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5.2.7.4 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5.2.8 采用干热灭菌时,灭菌条件为160℃*2小时,170℃*1小时,180℃*30分钟。 5.3 及时消毒 5.3.1 实验活动中发现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时,应立即停止危险性操作,并采用适宜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5.3.2 必要时实验中应立即将被污染的耗材完全浸没在消毒剂中浸泡消毒并达到规定时间。 5.3.3 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对可能引起感染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等消毒。 5.3.4 操作结束后应立即对工作台面、地面等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5.3.5 操作结束后实验人员在去除个人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按要求洗手,必要时应洗脸、洗澡、更衣。 5.3.6 所有废弃物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4 合理消毒 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时,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个体防护,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