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第二节 海域划分 第三节 内海 第四节 领海 第五节 毗连区 第六节 专属经济区 第七节 大陆架 第八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九节 群岛水域 第十节 公海 第十一节 国际海底区域 (一)定义 规定各海域法律地位和法律制度并调整各国在其间从事活动的法律。 (二)体系 以前分散于各章节(领海、公海、海战等)。现独立为国际法分枝。是和平时期的的海洋法。战争时期的海洋法法律由战争法调整(海战法)。 (一)国联主持 1921《巴塞罗那公约》(《国际通航水道制度公约和规约》、《过境自由的公约和规约》)。 1930海牙国际法编篡会议。意图达成领海方面的公约,但英美等海洋大国坚持窄领海,遭到大多国家的反对,领海宽度未成协议,仅成《领海法律地位(草案)》。 (二)联合国主持: 第一次海洋法会议(1958年) 《领海及毗邻区公约》 《公海公约》 《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 《大陆架公约》 2、联合国主持: 第二次海洋法会议(1960年) 无果而终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1973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12月10日签字 1994年11月16日生效。 走向:不明显偏离海岸线 河口:两岸低潮点连线 灣口:≤24海里:湾口两端低潮标间连线; >24海里:湾内 海港最外永久海港建筑(防波堤):可作基点 低潮高地:离大陆或岛屿≤领海宽度,低潮线 可作为基线。 中国海岸曲折、岛屿众多,采取直基线。 (一)概念 内海是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 包括:海港、内海湾、内海峡。 1、进入:外国船舶经允许方可进入; 2、须到指定港口。遇难船可入,须守法; 3、军舰:须办更严格的手续才可进入; 4、管辖:对外国船舶:有属地管辖权。 但除非:损害沿岸国利益,或船方 请求,一般不管,而由船旗国管辖。 水曲:凹入陆地的海域 海湾:明显的水曲。 明显? 水曲面积≥半圆面积 半圆:水曲口连线为半径 1、海湾湾口低潮标间距≤24海里: 划封口线,其内为内海湾; 2、海湾天然入口低潮标间距≤24海里: 划封口线,其内为内海湾。 3、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海湾不是内海湾: 24海里的直线基线划在海湾内。 历史性海湾: 19世纪中被承认为中国的内水: 1864年大沽口事件普鲁士拿捕丹麦船。 ‘ (一)内海海峡:领海基线内的海峡; (二)领海海峡:两岸同属一国,宽度不过领海宽度2倍。 (三)两岸分属不同国家的海峡: 1、超出两国领海宽度之和,中间有公海; 2、不超出两国领海宽度之和,分界等问题协商解决。 (一)内界:领海基线 (二)宽度:不超过12海里。曾经的主张: 1、大炮射程说 2、航程说 3、视力所及说 (三)外界:平行于领海基线的线。划定方法: 1、交圆法 2、平行线法 3、共同正切线法 (四)与邻国划界 1、相邻国家间:从边界两边各选一定距离的点,以点为心,以相等的任意半径为弧,连接两弧交点。 2、相向国家间:分别在两岸选点为圆心,一定距离为半径画弧,连接两弧交点。 领海是沿海国领土组成部分。 沿海国享有主权主权: (一) 主权及于水域、上空、海床、底土; (二) 属地最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