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程顥程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程顥程頤

第四章 程顥、程頤 程顥(1032~1085),字伯淳,後人稱為明道先生。 程頤(1033~1107),字正叔,後人稱為伊川先生。 二程為河南洛陽人,其所創立的學派後人稱為﹃洛學﹄。 二程的著作和言論,後人編為二程全書。包括:二程遺書、二程外書、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傳、程氏經說、二程粹言。遺書是二程的弟子們記下的二程語錄,後來由朱熹加以綜合編定。外書是遺書的補編或續編。文集是二程的詩文雜著。經說是對儒家經典的解說和發揮。以上四種,在宋代均單獨刊行,也曾有人將其合在一起刊行,稱為程氏四書。易傳是程頤對易經的注釋。粹言是二程弟子楊時﹃變語錄而文之﹄,即用比較文雅的語言將二程的語錄加以改寫而成。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二程集收錄了二程的全部著作。 1.天理論 程顥: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程氏外書卷十二) 理,本義是玉之紋理。廣韻·止韻:﹃理,文也。﹄文即紋。後引申為一事物的根本、規則。 1-1 先秦時代之所謂理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孟子·告子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莊子·知北遊) 禮者,因人之情,緣義之理,而為之節文者也。故禮者,謂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喻義之意也。故禮出乎義,義出乎理,理因乎道也。(管子·心術上)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周易·說卦)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為物之制。萬物各異理,萬物各異理而道盡。(韓非子·解老) 1-2 理是永恆的 天理雲者,這一個道理,更有甚窮已?不爲堯存,不爲桀亡。人得之者,故大行不加,窮居不損。這上頭更怎生說得存亡加減?(程氏遺書卷二) 百理俱在,平鋪放著。幾時道堯盡君道,添得些君道多;舜盡子道,添得些孝道多?元來依舊。(程氏遺書卷二) 1-3 理者,形而上者也 程頤:一陰一陽之謂道,道非陰陽也,所以一陰陽,道也。(程氏遺書卷三) 程頤:離了陰陽更無道,所以陰陽者是道也。陰陽,氣也。氣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程氏遺書卷十五) 1-4 有物必有則 程頤: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則,一物須有一理。(程氏遺書卷十八) 物理须是要穷,若言天地之所以高深,鬼神之所以幽显,若只言天只是高,地只是深,只是已辞,更有甚?(程氏遗书卷十五) 天下之物皆能穷,只是一理。(程氏遗书卷十五) 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程氏遗书卷十五) 程頤:凡眼前皆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熱,水之所以寒。至於君臣父子間,皆是理。(程氏遺書卷十九) 1-5 理氣道器 形而上爲道,形而下爲器,須著如此說。器亦道,道亦器,但得道在,不論今與後,己與人。(程氏遺書卷一) 道之外無物,物之外無道。(程氏遺書卷四) 程頤:實有是理,故實有是物;實有是物,故實有是用;實有是用,故實有是心;實有是心,故實有是事。是皆原始要終而言也。(程氏經說卷八) 1-6 一理與萬理 天地之間,無適而非道也。即父子而父子在所,即君臣而君臣在所嚴。以至爲夫婦,爲長幼,爲朋友,無所爲而非道。(程氏遺書卷四) 程頤:在天爲命,在人爲性,論其所主爲心,其實只是一個道。(程氏遺書卷十八) 程頤: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程氏遺書卷十八) 程頤:自理言之謂天,自稟受言之謂性,自存諸人言之謂心。(程氏遺書卷二十二) 2.格物致知 程頤:今人欲致知,須要格物。(程氏遺書卷十七) 程頤:致知在格物,格物之理,不若察之於身,其得尤切。(程氏遺書卷十七) 程頤:知至則當至之,知終則當終之,須以知爲本。知之深,則行之必至。無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淺。饑而不食烏喙,人不蹈水火,只是知。人爲不善,只是不知,知至則至之。(程氏遺書卷十五) 3.人性論 生之謂性,性即氣,氣即性,生之謂也。(程氏遺書卷一) 善固性也,然惡亦不可不謂之性也。蓋生之謂性,人生而靜以上不容說。才說性時,但已不是性也。(程氏遺書卷一) 論性不論氣,不備;論氣不論性,不明。二之則不是。(程氏遺書卷六) 程頤:性即是理,理則自堯舜至於塗人,一也。才稟於氣,氣有清濁,稟其清者爲賢,稟其濁者爲愚。(程氏遺書卷十八) 程頤:自性而行皆善也,聖人因其善也,則為仁義禮智信以名之。(程氏遺書卷二十五) 4.天理人欲 程顥:夫天地之常,以其心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