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TomoTherapy集成化的图像融合配准工具 开始治疗: 7 天后 2 周后 3 周后 1 个月后 您是否知道脊髓每天受到的剂量是否改变又改变了多少呢? 临床案例 : 治疗过程中肿瘤可见区域收缩 回顾计划评估 因为您可以通过每天的CT图像来精确计算剂量. 用最后一天解剖位置的剂量计算减去原始的计划剂量 绿色区域代表:实际传输剂量和计划剂量没有差异 判断 Tomo上可以进行的放疗技术 调强放疗 影像引导的调强放疗(IGRT) 剂量引导的调强放疗 大分割技术的调强放疗(SBRT) 立体定向外科手术(SRS,X-刀) SBRT 可以精确的治疗不同大小的肿瘤 聚焦的能量传输,外周剂量递减迅速 螺旋状的强度调节适形度更好 例1: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动静脉畸形瘤 肿瘤大小: 29cc 肿瘤包裹了脑干、视交叉和左侧视神经 单次16居里(Gy) Tomo用于神经外科 Tomo的应用 Tomo作为最先进的放疗设备,一面市就受到全球放疗顶尖放疗医院推崇 最先进的诊断设备能将Tomo的治疗能力发展到极致 Tomo对于神经外科、骨髓移植、外科等科室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Tomotherapy的优点 由肿瘤大小来说明 由影像导引与剂量分布来说明 个人化的治疗策略 TomoTherapy 较少有放射生物学问题 从细胞或体素的角度来看 螺旋断层放疗通常在几分钟时内就能将调强照射执行完毕; 从执行时间上看 Tomotherapy 更像传统适形放疗,而非传统调强治疗 IMRT 从剂量投射方式上看 Tomotherapy将剂量投射到组织体素内的方式更像传统适形放疗,而非传统调强治疗 IMRT TomoTherapy 极少有实际照射剂量误差的担忧 射束形成系统简单,无射线平(均)整器,无射野修饰附件等; 治疗计划系统的卷积叠代模型在机器出厂前就完成建模、拟合、验证和测试工作 ; 调强治疗(IMRT)是由大量的子野(小野)构建成大的剂量强度适形的野,而传统的调强方式并非为此设计的; Tomotherapy 系统专门设计成能快速高效地投射千百个子野; 在 Tomo 机器上,你所做的计划,就会是你实际所要得的剂量分布结果 一个典型的既有 Tomo又有传统技术的放疗中心 TomoTherapy 通常被用来治疗复杂的病例,若用传统方法则耗时费力(比如头颈部肿瘤); TomoTherapy 用于那些必须每天采用影像引导治疗的病人(如前列腺癌); 传统技术通常用于治疗一些简单的可治愈性病例(如淋巴为阴性的乳腺癌)和大部分姑息性病人; TomoTherapy治疗过所有的患癌部位,而且大多数医院的最复杂的病例都是在 Tomo 上完成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Hi-ART代表了下一代的断层射线治疗技术,并为未来新兴的肿瘤学家在放射治疗中提供了空前的手术精度,这种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由于减少了对正常器官的放射剂量, 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副作。 TomoTherapy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形式的肿瘤, 包括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脑部肿瘤,头颈部肿瘤,骨及软组织肿瘤, 以及淋巴瘤和骨癌。 主要优势: 360°聚焦断层照射肿瘤,靶区适形性佳,剂量分布均匀,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及器官; 具有图像引导功能,每次放疗前在治疗机上进行CT扫描,确认治疗体位在三维空间上与治疗计划一致后再行放疗,从而保证了治疗的精确性; 每次治疗后均能推算出肿瘤接收到的剂量,可通过及时调整后续的治疗剂量,保证治疗剂量的准确性 总 结 Tomo是目前最新、最先进的放射治疗设备 Tomo的临床疗效更好,对于肿瘤的剂量适形度、剂量均匀性和对正常组织的保护都远远优于传统的加速器,在剂量分布上可以媲美常规的质子加速器 Tomo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据肿瘤改变而应变的放疗设备 Tomo的治疗效率也是普通加速器的3倍以上 Tomo的收益也远高于普通加速器 参考文献 Sanford L. M., Joseph F. H., Katja M. L., et 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zation of 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n a helical tomotherapy unit. Am. Assoc. Phys. Med., 2005, 32(8):2673-2681. Kissicka M. W., Fenwick J., James J. A., et al. The helical tomotherapy thread effect. Am. As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