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因子控制系统 参考文献 孙时轩.林木育苗技术.2005,金盾出版社 苏金乐.园林苗圃学.2003,中国农业出版社 刘和风.工厂化育苗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内蒙古林业,2003,3:36-37 吴兆迁.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与咋zhaungbei.linye机械与木工设备,2003,10:4-6 刘更喜.论现代化温室与工厂化育苗技术.青海农林科技,2002:31,42 李二波.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2003,中国林业出版社 周祉.国外林木容器苗育苗.1980,中国林业出版社 崔德才.植物组织培养与工厂化育苗.2003,化学工业出版社 闫杰.工厂化育苗基质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6(2):34-37 复习思考题 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容器育苗有哪些方法? 容器育苗的苗期管理有哪些环节? 什么是工厂化育苗?其特征是什么? 工厂化育苗与传统育苗相比优势何在? 工厂化育苗场地如何选择? 容器苗生产场地由哪些部分组成? 组培苗生产由哪些部分组成? 育苗基质的消毒处理有哪些方法? 营养液配制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四川地区设计一个桉树工厂化育苗方案? 移植在庙宇培育中的作用? 苗木移植成活的原理? 苗木移植的方法? 如何确定苗木移植密度? 苗木移植后如何进行苗干培养? 容器育苗(咖啡) 容器育苗(枸杞) 容器育苗(西蒙德木) 塑料袋育苗 美国枫香容器育苗 桉树容器育苗 樟树容器育苗 台湾杉容器育苗 三、工厂化育苗 1、概念 工厂化育苗:指在人工创造的优良环境条件下,采用规范化技术措施以及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快速而又稳定地成批生产植物幼苗的一种育苗技术 通过植物的组织培养实施工厂化育苗(组培工厂化育苗)是工厂化育苗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三、工厂化育苗 2、工厂化育苗特点 生产周期短,传统的育苗方式需1~3年培育才能出圃,而工厂苗2~6个月即可上山造林 造林成活率高,尤其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可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 定量精播,节省良种,单位面积产苗量高 有利于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促进不同林种大面积定向优质培育 集约经营,便于机械化作业生产。林木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特征是要具备能够进行人工调控光、温、水、气、湿等环境因子的育苗温室大棚,即育苗生产车间 三、工厂化育苗 3、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历史概况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G. Haberland——植物细胞全能性 1908年,S.Simon培养白杨嫩茎,观察到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根、芽的形成 1922年,W. Kott培养玉米及豌豆根尖获得成功 20世纪30年代之后,由于植物激素、维生素的应用,植物组织培养获得了长足进步 1933年,李继侗和沈同,银杏胚培养。罗宗洛和罗士韦,玉米根尖培养 1960年,G.Morel,茎尖培养兰属(Cymbidium),实现了去除病毒及快速繁殖两个目的,1个兰花茎尖,经过1年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形成400万株具相同遗传性状的健康植株这一技术导致了兰花工厂的兴起。使66个以上的兰科植物纳入了试管繁殖体系 三、工厂化育苗 3、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历史概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利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已达到近1000种,其中木本植物达200多种,并且在不断增加 美国惠豪公司1978年已开始用火炬松优树的组培苗进行小面积造林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南方林业研究中心也培养火炬松的组培苗造林 美国里格斯苗圃1983年就有100万株组培苗的生产规模 1985年,新西兰林业研究中心已用组培方法生产优质辐射松苗50万株,目前达200万株左右 另外,德国、法国、加拿大和巴西等在三倍体山杨,云杉、杨树、桉树等树种的组培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使林木组织培养苗木进入工厂化和实用化阶段 三、工厂化育苗 3、林木组培苗工厂化育苗的历史概况 7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等院所先后对杨属、杉木、马尾松、泡桐、桉树等树种从器官、茎尖、成熟胚、花药和愈伤组织诱导成苗 自1983年国家实施“六五”林业科技攻关计划以来,我国的林木组培育苗研究已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化大生产,分别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桉树组培苗250万株、杨树组培苗150万株的全自动控制育苗工厂。生产的组培苗木被广泛应用于国家林业两大体系的建设和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实施,尤其在南方商品林如桉树商品林基地建设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工厂化育苗 4、林木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 技术路线 组培育苗的途径多种多样。目前多采用外植体直接诱导腋生丛生芽,然后切取足够长度、健壮的小芽转到生根培养基中,形成生根植株。在理论上,这种方法比用诱导不定芽和诱导产生胚性细胞团的育苗路线速度要慢些,约为4~6倍/月,但其遗传性最稳定 为保证所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