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小续命汤的应用和跟师路志正教授日记》.docVIP

《千金小续命汤的应用和跟师路志正教授日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zyynbgzs 《千金》小续命汤变方的运用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吴某,男,25岁,林业工人。一周前于山上汗出受风,自觉耳后酸胀,脖颈强急而不灵活,因工作关系并没有引起重视。三日后,脖颈处略好一些,但却发现左面部歪斜,皱眉、努嘴、眨眼时与右侧明显异样,肌肉发板,用手抚摸,皮肤感觉麻痹。经偏方及西药治疗4日,没有效果,面部状态和感觉如初。来诊时患者心理负担很大,怕遗留后遗症而影响美观。叫其做微笑、努嘴等动作,可见左额皱纹消失,左眼皮眨动失灵,左鼻唇沟变浅,但舌尖伸出时并不歪斜,苔薄白,湿润,言语清晰,皮肤偏白,病后一直无汗,微恶寒,脉沉细寸微浮。根据病史和症状,此非中枢性脑血管之病变引起,乃周围性面瘫。辨为风邪袭络,中风口歪,用《千金》干姜附子汤温阳通络,散寒和痹。 麻黄12克,附子15克,干姜20克,桂枝12克,川芎12克,细辛3克。 用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早晚温服,晚间服药后,盖被取汗,汗透为度,及时擦干,避风而卧,不可令其过汗。并针右侧地仓、颊车、合谷等穴,隔日一次。三日后,效果很明显,左鼻唇沟已见转常,但额纹、眼睑等处如前。与上方续服四剂。注意休息,忌烟酒、熬夜、寒凉、疲劳等不良刺激。再诊,除口干及抬头上挑眉毛时,左额纹不见外,余皆正常。停用针灸,避免伤其气血,转用小续命汤加栝蒌根、石楠叶,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三剂而愈。 王女,38岁,数年前,身体受风,起初并未在意,后来瘙痒加重,便用防风、艾叶煎水熏洗而愈。已经好多年没有发作了。近期因工作于野外,汗出粘衣,未及时擦干,而着风邪侵袭。表现为皮肤瘾疹如蟾蜍皮,瘙痒难奈,昼夜搔抓,皮肤可见抓痕累累,血色渗出,患者甚为痛苦。又用防风等熏洗而无效。诊见其皮肤暗红、干燥,搔抓处有渗出,口唇干呈暗红色,大便略干,2日排一次,小便黄少,夜间睡眠极差,心烦易怒,饮食无味,舌红苔白干,脉象略浮。此乃瘾疹,当活血驱风,益气养血,用《千金》石楠汤。 石楠叶20克,麻黄10克,黄芩12克,干姜6克,当归12克,细辛3克,党参15克,生地20克,川芎6克,桂枝10克,甘草6克,吴茱萸6克。 用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5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取汗,另500毫升温洗周身,洗后避风,并忌生冷、粘滑、肉面、鸡等物。三剂后,收明显疗效,瘙痒大大减轻,夜间也不心烦了,白日工作中已不觉此病之存在,夜间略有瘙痒,但不重,患者的情绪也比来前转好,能很积极的谈话嬉笑。嘱其饮食要清淡,并注意情绪的不良影响。又与三剂收功。 另外,江西有个已故的地方名医叫汪承恩的,很善于用古方治病。他在《杏林医选》一书中记载,用《千金》刘寄奴汤治疗瘾疹瘙痒,很有效。但我没有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中查到该方,也没有使用过,不过从药证来分析,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子,对于难治性瘾疹,当有效。今写出供同道研究。 刘寄奴9克,土茯苓12克,大青叶12克,生地9克,蝉衣6克,玄参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板蓝根9克,地丁9克,水煎服,所剩药渣可以擦洗病处。 小结:古人以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又常兼挟它邪致病,造成顽疾痼疴。但初起往往因为症状轻微,而不易被人察觉,当发作时,又常被误诊。在当代更容易被人所忽视,所以此类疾病,宜及早预防和治疗。《千金要方》言:“在皮肤间亦易愈;在筋骨则难痊也;久痹入深,令荣卫涩,经络时滞,则不知痛”。大多风痱、偏枯、瘾疹、风痹等都是由风邪所致。所以在汉唐之际,大小续命汤及其加减方,使用的机会和频率是很高的。 本文所用的两个方剂都是由小续命汤加减而来,只是根据疾病的各自表现,而治疗的侧重不同而已。 (医药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0-01-12 11:32:35 网络转载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 0条    以下是L集各名家经验集脉理的文章摘要,数量真的少的可怜,这些名老怎么不肯透露多一点东西呢,而在我L集的一千多本中医杂志中也是一样,脉诊的相关文章实在太少了,而且有一大半是脉象仪的文章。倒是网路流传的一篇脉诊座谈会的记录,看了真是令人兴奋不已,中医如果不能用心在脉诊那真是买椟还珠,而且无法体会与进入最高深的中医境界。 ※一、医话经验集的脉诊经验 高血压脉象;高血压阳亢不仅脉见弦象,而且力量较强。舒张压较高而收缩压不大高者,轻按弦象不明显,重案始见弦象,越重按弦象越明显,可以称为沉弦。也可称为牢脉。收缩压较高,脉压差较大的病人,轻按就有弦象,脉来时明显有力,脉去则相对减弱(近乎来盛去衰)。【长江医话72、柯雪帆】 促脉;急促之中时一止,若阳气盛,脏气乖违,稽留凝涩,阻其运行之机,因而歇止者,其止为轻。若真元衰惫,阳驰阴涸,失其揆度之常,因而歇止者,其止为重。结脉;结而不散,迟滞中时见一止,譬如徐行而怠,偶稽一步可为结脉。若结而有力者为积

文档评论(0)

nnnn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423003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