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一章 绪论
我是一名地道的民间中医,家父只传心法,要自己领会。比如:“人身水火一团气”,这是说气化论,他说过只要你明白这句话的真意,中医思过半矣。他治胃溃疡三付药就能痊愈,也只告诉我:贪凉饮冷,饥肠漉漉胃腑伤,粘膜损则溃疡作。这只是个法则,可是也就是这个法则是我悟出胃溃疡的发病原因是寒热错杂,正气损伤,让我联想到刚作出的热饭为什么不坏,而放久了也就是凉了,寒凉之菌毒物以类聚,饭即馊腐,坏了。这个水火《易经》叫坎离。是人生命的根本。坎卦象二阴抱一阳在人体为肾,这一阳也叫坎阳,是热的,这二阴就是阴精,是寒的、润的。离卦象是二阳抱一阴在人体是心,这一阴就是阴血,是温润的。道家有抽坎填离一说,意思是说把坎中真阳填到离中真阴,就形成热融融的一团气,卦象就成了纯乾卦。乾健也,人就无病了,身轻体健,神气充足,目光明亮。人体是阴阳化气而成,阴阳者须臾不可离也。阴阳合则生,人生机勃勃,阴阳离绝则死,生机减退甚至死亡。阴阳的概念是中医的主要概念。 阴阳辩证实际上就是寒热真假的辩证。辨清寒热的真假,治疗就容易多了。寒证(阴证)用温热(阳)药,热证(阳证)就用苦甘寒药。这里存在个实热证用苦寒药,阴虚发热用甘寒药问题。中医治病分清阴阳证是关键,《内经》有六经辨证,《伤寒杂病论》讲的更详细。实际上,不管三阴经证还是三阳经证,只要出现阴证就用温热药,出现阳证就用苦甘寒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辨别疾病的部位,经络脏腑所属,阴阳辩证说的不是很明朗,先师本人是清清楚楚。现在许多临床家、经方家因循守旧,不求《易经》不知变通,疗效差的原因就是只辨清了病位,而没有辨清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本质就是属于阴证或属于阳证。
阴阳辩证的关键是是辨清患者的阴阳体质,也就是阴证、阳证,这是辨病最关键的东西,这是本,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标,标有真假。标本不能颠倒,颠倒之后祸患无穷,犯虚虚实实之戒。
第二章总论(一元论)
第一节 中医的本质(一元论)
中医原本调平衡,阳化阴精成气形,阴阳合一是为气,气化百病不能生。中医本质就是气,寒者热之气化成,热者寒之气化生,枯者温润气融融。不必他山求药石,祖宗明训记心中,百病皆因气化停,气化之后去百病。人身水火一团气,水多太阳是冰地,回阳化气冰封冻,春暖花开百病释。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坎中一阳二阴抱,离中二阳抱一阴,坎离交媾既济成,八纯卦乾气融融,百病不生气化功。有气神采必内含,精神矍铄难成病,小便淡黄便成型,若病也是真阳证,溲短便结喜冷饮,苦寒泄热可痊病。无气倦怠面色苍,小便清长大便溏,口渴也是喜热饮,畏寒蜷卧又懒言,理中四逆方可行。阴盛便结要温润,大黄附子煎可行。阳虚津亏大便解,溲短便干面色青,麦味理中加附辛,温润之后大便通。阳气虚极是戴阳,上盛下虚溲清长,面赤足寒躁欲死,大剂四逆可回阳。 如要深知医中理,医易会通理自明。
第二节 气化口诀
阴阳合一气化成,阴阳分离生命终。坎中一阳二阴抱,离中二阳抱一阴,坎离交媾化成乾,百病不生气化功。如要深知医中理,医易会通百理明。世人不知阴阳理,诊病辨证离其宗,不知元阳在阴中,附子干姜助其生。妄加滋阴来求阳,不知阴盛虚阳升,却以湿热苦寒泄,咽喉炎证要加重,口腥味臭是阳虚,寒热驳杂中焦虚,真寒味腥真热臭,寒热错杂臭又腥。口气腥臭寒热杂,寒多热少理中下,重加姜附来理中,寒去腥臭自然无。妇人下焦味气腥,少腹喜暖腰痠痛,此是坎阳太虚弱,回阳化逆热气通,再加五萸椒细辛,驱寒还能快几分。
第三章 阴阳六经辨证百病精髓论
第一节 阴阳
阴阳辩证就是辨别阴阳的多少,阴就是精微物质,阳就是阳气,真寒也就是阴寒(阴证)则阳气少,真热(阳证)则精津耗。 真寒属阳虚,真热属阳盛(阴虚),虚热有阴虚(精微物质少)发热和阳虚(阴证)发热(虚阳外越)。病理上阴是寒,阳是热。真热则用温热药(辛甘淡发散类),真热则用苦寒药,阴虚发热则用甘淡寒药,阳虚发热要回阳化气药(淡附子、干姜、生甘草等)。
第二节 六经病证百病论
六经辨证涵盖了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精津液脏腑经络辨证尽在其中。现代人把六经病证只理解为外感热病的各种表现是错误的,其中也包括温病和杂病。
首先要明白六经的概念: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阳明、少阳是三阳(经)。太阴、少阴、厥阴是三阴经。
六经的概念是《内经》提出的,后来经张仲景充实,这六经是用阴阳的多少来判别的。中国古人没有文字之前是用结绳记事的,一个结就是阳用(—)表示,两个结用(- -),来表示。再复杂的事物就用这些结排列组合来表示,然后把相同的性质归类,就延伸出阴阳八卦。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为八卦)是由三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