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课《信客》助学练测集优方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第10课《信客》助学练测集优方案
☆课文导读
在《信客》一文里,诚信为准则的信客,以服务大众为己任,期间历尽辛苦,常常受人猜疑,蒙受冤屈,信客却总能宽容、体谅别人对他的误解,忍辱负重,为千家万户传递消息,让我们学到了另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文章文笔轻灵飘逸,行文流畅,是难得的美文。
☆基础过关
一、读音辨析
唏嘘(xī?xū) 嫉妒(jí)
噩耗(è) 猝然(cù)
诺诺(nuò) 呵斥(hē)
诘问(jié) 包扎(zā)
直扎(zhā)?????颠沛(pèi)
文绉绉(zhōu) 焦灼(zhuó)
伎俩(jì liǎnɡ) 吊唁(yàn)
跋涉(bá?shè)
二、词语释义
噩耗: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焦灼:非常着急。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颠沛:穷困;受挫折。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风尘苦旅:比喻旅途劳累、艰苦。
连声诺诺:一声接一声地答应。
生死祸福:表示是生、是死、是祸、是福,都难以预料。
三、语句解读
1.如何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这句话呢?
因为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
2.为什么说向死者家中送遗物更危险??
到死者家中通报消息,信客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这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向死者家里送遗物更危险,因为这是死者家属往往处于过度悲伤之际,心理失衡,或怀疑信客的诚信度,而迁怒于报丧者,做出意想不到的举动。
四、作家作品
余秋雨,1946年生,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主要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五、背景探视
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 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⑴年轻人想到老人今后的生活,说自己赚(??? )了钱要jiē jì(??? )他。
⑵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
⑶(老信客)就裁下窄窄一条红chóu(??? )捆扎(??? )礼品,图个好看。
⑷老人最后的嘱咐是扬了扬这只扎(??? )伤了的手……
2. 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
3. 选出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噩耗传来,女人大放悲声。?
B.信客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C.信客识文断字,经常代读、代写书信,真是无所不为,样样皆能。
D.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或词。
⑴但他的家,破烂灰黯,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
黯:
⑵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
颠沛:
⑶听说从此信客已赋闲在家……使他深受感动。
赋闲:
⑷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
吊唁:
5. 用横线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
⑴从头至尾,年轻人都没有答应过接班。
⑵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⑶他进退两度,犹豫再三,看要不要把那封书信拿出来。
⑷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⑸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二、整体感知
1.从下面备选词组中选择恰当的项填入这段文字的空缺处。
三十年信客生涯,(??? ),奔波于家乡与上海之间,(??? ),传递两地亲人信物。为人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宽容厚道。执教小学,为人师表,工作出色,(??? )。四乡敬重,(??? ),立此墓碑,永志纪念。
备选词语:
A.众口传颂 B.桃李芬芳
C.风尘苦旅 D.艰辛备尝
E.任劳任怨
2.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3.请把“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一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台州市201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doc
- 浙江省台州市2013年高三调考语文试题详解.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测试语文试卷.doc
- 浙江省嘉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基础测试语文试题.doc
-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苏教版).doc
- 浙江省天台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
- 浙江省宁波四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始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 浙江省宁波市2012届高三“十校联考”语文试卷.doc
- 浙江省宁波市八校2012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苏教版).doc
- 浙江省宁波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浙江省宁波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