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行为金融学 chapter2.ppt
行为金融学 金融工程教研室 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且具有理性预期,对未来的认知是没有任何偏差的。 然而,影响认知的因素很多:本能、生理能力、环境和心理等因素都可能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人类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有偏差的。 第二章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1 人性的弱点 §2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市场总是被高估或低估,因为人们总是贪婪或恐惧。 ——William Hunt Gross 一切科学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有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David Hume 《人性论》 投资者许多投资理念、投资决策过程以及诸多投资实践中的问题都与其人性的某些方面有关。 每一种投资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人性假定。 只有理解人性: 才可能去深入理解投资理论的适用范围; 才可能很好地了解自身错误的投资决策行为; 才可能更好的把握自己与他人的投资心理,并利用市场投资群体出现的心理偏差进行交易。 (一)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是人既定的——先天固有的以及后天习得的较为成型的本能和性质。 (二)关于人性的历史观点 1、我国古人观点: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 性本恶(荀子) 荀子认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同时,将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 “伪”则是人的社会属性 。 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 2、西方的观点 陆栖两脚动物——亚历士多德 人不过是自然的仆役和翻译员——培根 人的本性在于理性——迪卡尔 人的本性在于理性、爱、意志力。只有社会的人才是人——费尔巴哈 (三)关于人性的现代观点 1、人类的自然属性 (1)人类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人的本能。 (2)人的本能:自私、趋利避害、合群、防卫 ① 自私的本能: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自私可能带来的不理性情绪反应(任性、懒惰、嫉妒、贪婪、虚荣) 任性 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是痛苦的 任性是对人类理性的否定 任性+妄为 危害他人及社会 懒惰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 使人丧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最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 嫉妒 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羡慕、羞愧、愤怒和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 一般人很少嫉妒成功人士,却容易嫉妒自己周围的人 贪婪:通常是短期内暴富心理与过度自信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虚荣:时刻只想着自己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②趋利避害的本能 ③合群的本能 人类天性具有不合群的合群性——康德 ④防卫的本能 表现形式:生理调节、恐惧、逃避、偏爱熟悉而畏怯陌生等。 2、人类的社会(文化)属性 超生物性(理性): 有意识;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主动改造自然。 开放性(利他性或有限自利) : 人类具有自私性的同时,也具有反自私性的开放性特质。 人类的利他性至少有三种类型:血缘型、互惠型和自由价值型。 创造性 : 创造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思考: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假定问题 ☆ 经济学和传统金融学研究中“经济人”或者“理性人”的行为动机假定是出于对人的自然属性或本能考虑而做出的简化,没有考虑人的社会属性或“仁义礼智信”等社会教化对人行为动机的影响。 §2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一、只有部分信息受到注意或加工 (1)过滤器模型理论 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 (2)衰减模型 双耳分听实验: 彻里(Cherry,1953)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受试者追随着说出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其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信息,后者成为非追随耳信息。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格雷(Gray)等人1960年在一项实验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EPON基本原理与应用.ppt
- 济南公司6S执行标准.ppt
- 物理环境安全fix ppt课件.ppt
- 上海海神诺富特大酒店(邹广娜Echo).ppt
- 第九章__不同群体的工资设计.ppt
- 市场调查(老年电动车).ppt
- 第二章 生产管理系统.ppt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9插上想象的翅膀》PPT课件.pptx
- Java09_多线程程序设计.ppt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new).ppt
- 2022北海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初二(上)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三)含答案.pdf
- 2022北海康养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初二(上)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四)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初二(上)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一)含答案.pdf
- 7.1《动物游戏之谜》精品优秀课件.pptx
- 2024-2025学年初二(上)数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五)含答案.pdf
- 2022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2保定理工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4-2025学年初二(上)数学国庆节滚动练习卷A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