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教育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尼族教育问题

哈尼族教育问题 学校的教与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要“合一”,若不能“合一”,教学质量将难于保证。在中国古代,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道、解惑、授业、释疑”,到了现代,主要强调的是“教书育人”,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哈尼族教育五十年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上千年取得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的事实。这些发展和进步与我州先后从教的几万名教师的辛勤劳动息息相关,是他们用血与汗浇灌了这块几千年来处于贫瘠状态的“教育处女”地,使它焕发生机。成千上万的老师们用他们文弱的躯体热烈的爱温暖了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子弟;同时,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子弟的家长在“民族工作队”的帮助下逐步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主动送子女上学校;成千上万的学子们在简陋的用毛草和竹片建造的“校园”里“以苦作舟”艰难横渡学海,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艰苦跋涉知识之峰。由于以上两个积极性的成功“合一”,使成千上万的少数民族子弟缓慢但坚实地踏上了成才之路,成功之路,成为各条战线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间断地自觉的引入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使所教学生具有健康的生理,健康的心理,使之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西双版纳,教师队伍面对的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子弟,他们在“心理素质”教育中显出的最大特点是“自信心”和“开拓精神”不足,或容易弱化。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子弟入学读书要挑“两副担子”:一是学“汉语言”;二是“识汉字”。而汉族子弟只需挑“识汉字”的担子就够了。挑两副担子的人与挑一副担子的人赛跑,结果往往是失败:学习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等。面对这种失败,儿童往往会气馁,也就是“自信心”弱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克服这种“心理素质障碍”,少数民族子弟才有成才的可能和希望。西双版纳州五十多年的少数民族教育实践证明,这种“心理素质障碍”克服率并不高,特别是在傣族教育中,“克服率”更低。有许多傣族子弟入学积极性很高,但在“两副担子”面前失去了或者弱化了“自信心”,打了退堂鼓。每当我们谈到傣族教育问题,有人就会立即归咎于佛教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否定这个命题,也不能说有什么错误,但至少应该说这是不全面的,不是唯一的,仅仅是客观因素之一。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主观上去找原因,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克服少数民族子弟“心理素质障碍”应该成为教师队伍教学活动中永远的命题,成为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作用 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力是显而易见的。积极的情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消极情感会极大的削弱教学效果。时代不同了,但少数民族教育的本质没有变,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也不能变,但“投入方式”必须改变,必须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时期必须使用新方式新方法,才能铸就新的辉煌。 创新型教育方法才能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儿童教育是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基础。教师的教育方法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决定着学生未来能否成为“创新型人才” 儿童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础,是小孩走上人生道路的第一步,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爱劳动、热爱科学,这些基础性的品质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过程。为了培养未来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的主要方面,一是及时发现和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有创新的行为和语言。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作业时,教师不应指责学生而应该鼓励,使之形成一种风气。从理论上讲,儿童时期哪怕是十分微弱的创新思想火花,将来有可能形成燎原之火,成为重大发明创造的基础;二是积极倡导学生思考问题。对积极思考,并经常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经常表扬,鼓励他提出更多的问题。;三是要注意学生的消化和吸收,反对死记硬背。知识的吸收有两种方法,死记硬背和消化吸收,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提倡后者。把所学的内容理解了,吸收了,才能成为“创新的动力和基础”,死记硬背的内容,一时记住了,但时间一长就忘了,对未来的创新没有好处;四是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莱特兄弟让钢铁做成的机器像鸟一样飞上了蓝天,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想都不敢想,因为“定一性”思维模式告诉他,祖先说这是不可能的;若有人执意要这样做,那一定会被社会舆论立马指责为“疯子”,对你敬而远之或不屑一顾。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应否定“定一性”思维模式,大力提倡“发散式”思维模式,允许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答同一问题。 “依法执教”已成为时代的共识和特征,这个特征与“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的古训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的违法行为往往是在古训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下造成的,我们是否应当防范,时时警惕自己。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