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电火花电化学gbi.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电火花电化学gbi

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 特种加工特点 主要依靠其他能量(电、化学、光、声、热等)去除材料 工具硬度可以低于工件硬度 工具与工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切削力 主要内容 1. 电火花加工 电火花加工(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DM) 在一定介质中,利用两极(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以使零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达到预定要求的加工方法。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1.2 电火花加工基本规律 §1.3 电火花加工用设备 §1.4 电火花加工应用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利用电腐蚀进行尺寸加工的必要条件 火花放电必须是瞬时性的脉冲放电 火花放电必须在有较高绝缘强度的液体介质中进行(利于脉冲放电、利于电蚀产物从电极间隙中悬浮排出、冷却电极和工件表面) 工具电极和工件表面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放电间隙(1~1000μm)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优点 适合于任何难切削材料的加工 可以加工特殊及复杂形状的表面和零件 局限性 主要用于加工金属等导电材料 加工速度较慢 存在电极损耗 §1.1 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电火花加工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连续的阶段: 极间介质的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介质热分解、电极材料熔化、气化热膨胀 电极材料的抛出 极间介质的消电离 §1.2 电火花加工基本规律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1.2.2 加工速度与工具损耗速度 §1.2.3 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1.2.4 电火花加工的表面质量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为提高电火花加工的生产率、降低电极的损耗,必须了解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极性效应 碳黑膜现象 电参数 工作液 金属材料热学常数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极性效应 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正极和负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腐蚀,即使相同材料,正、负极的电蚀量也不相同,这种单纯由极性不同而电蚀量不同的现象称为“极性效应”。 “正极性”加工——工件接脉冲电源的正极 “负极性”加工——工件接脉冲电源的负极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产生极性效应的原因 火花放电过程中,正、负电极表面分别受到负电子和正离子的轰击和瞬时热源作用,正、负极表面分配到的能量不一样是极性效应的根本原因。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引起极性效应的因素 火花放电过程中,正、负极表面分配到的能量不一样是极性效应的根本原因。 电子的质量和惯性均小,容易获得很高的加速度和速度,在击穿放电的初始阶段就有大量的电子奔向正极,把能量传递给阳极表面,使得电极材料迅速熔化和气化。 正离子质量和惯性较大,起动和加速较慢,在击穿放电的初始阶段,大量的正离子来不及到达负极表面,只有小部分正离子能够到达负极表面并传递能量。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引起极性效应的因素(续) 短脉冲工作时,电子的轰击作用大于离子的轰击作用,适合“正极性”加工;长脉冲工作时,质量大的正离子对负极表面的轰击作用强,且与电子结合释放位能,负极蚀除速度大于正极,适合“负极性”加工。 实际加工中,极性效应还受到电极及工件材料、加工介质、电源种类、单个脉冲能量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在电火花加工中,极性效应愈显著愈好。要充分利用极性效应,正确选择极性,使工件的蚀除量大于电极的蚀除量,最大限度降低电极损耗。 §1.2.1 影响材料放电腐蚀的主要因素 碳黑膜现象 碳氢化合物类的工作液在放电过程发生热分解,形成带负电的碳胶粒,吸附在正极表面,如果电极表面的瞬时温度为400度左右,且保持一定时间,则形成一定强度和厚度的化学吸附层,称为“碳黑膜”,由于碳的熔点和气化点很高,从而减小电极蚀除量。 §1.2.2 加工速度与工具损耗速度 加工速度与加工精度的关系 粗加工(Ra10~20μm)——200~1000mm/min 半精加工(Ra2.5~10μm)——20~100mm/min 精加工(Ra0.32~2.5μm)——≤10mm/min §1.2.2 加工速度与工具损耗速度 工具损耗速度vE 单位时间内工具的电蚀量 加工速度vW 单位时间内工件的电蚀量 工具损耗比 工具损耗速度与加工速度的比值,称为损耗比。 体积相对损耗 §1.2.2 加工速度与工具损耗速度 降低工具损耗的措施 正确选择极性和脉宽 一般情况下,短脉冲精加工采用正极性加工;长脉冲粗加工采用负极性加工。 §1.2.2 加工速度与工具损耗速度 降低工具损耗的措施(续) 利用吸附效应 负极性加工时,在一定条件下,工具表面可以形成一定强度和厚度的化学吸附层(碳黑膜),对电极起到保护和补偿作用,实现“低损耗”加工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