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铁路百科知识:中国铁道兵历史纪念馆
中国铁路百科知识:
中国唐山大地震抢险救灾中的铁道兵
1976 年7 月28 日,中国唐山、丰南地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灾难
地震,里氏7.8 级的强烈地震。
这场被称之为“20 世纪十大灾难之一” 的大劫难,将唐山这座百年
重工业名城化为一片废墟,夺去了24 万人生命,重伤16 万人,7000
户家庭死绝,4200 多个孩子失去父母沦为孤儿,给唐山人民群众和
经济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
中央军委火速调集解放军北京、沈阳等军区和海军、空军、铁道兵、
基建工程兵等军兵种部队的14 万余名官兵,包括飞机2478 架次、各
1 / 10
种车辆7100 多台,风雨兼程,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投入到抗震
救灾当中。分配至唐山10 万人、天津3.7 万人、北京4000 人。
铁道兵:唐山地震使联结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和首都北京的(北)
京山(海关)、通(县)坨(子头)铁路遭到严重破坏,达403 公里。
铁道兵与铁道部组成抗震抢修联合指挥部,北京铁路局派出了青年突
击队由队长冯广炜同志带领,配合参加对破坏路段抢修的铁道兵的技
术支持,铁道兵主要是11 师前指带3 个团、14 师前指带2 个团和铁
道兵独立舟桥团及第4 师驻蓟县的4 个连共14000 余人。部队同铁路
职工并肩战斗,英勇突击,在10 天内就先后抢通了京山、通坨铁路,
使全线恢复通车,及时运出76000 多名伤病员,运进大批救灾物资。
2 / 10
这次强烈地震对北京的密云水库也造成严重威胁,铁道兵部队在执行
京山、通坨铁路抢修的同时,还从13 师和独立舟桥团先后抽调了26
个连队4000 人,对密云水库的白河主坝进行了应急加固。10 月,又
增调第11 师3 个团9100 多人,对白河大坝进行正式加固。经过4 个
多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3 / 10
9 月中旬,铁道兵组织第8、13、14 师共7 个团19485 人,汽车
650 辆,赴天津执行天津化工厂倒塌房屋的排险、拆除和修复;天津
碱厂的水沟清理、管道铺设;汉沽和塘沽盐场海修复以及市区6 大片
受灾教重地区的房屋修复任务。经各部队的艰苦奋战,到1977 年10
月,上述任务圆满完成。
4 / 10
在历时1 年零3 个月的抗震抢修和抗震救灾中,铁道兵先后投入
兵力4.8 万余人,汽车1900 余辆,机械840 余台,舟桥器材208 米,
共抢修铁路321 公里,修整铁路342 公里,完成土石方290 万立方米。
先后在震区清理倒塌房屋3979 间,扒出各种粮食65.7 万斤、遇难者
尸体354 具,帮助群众种地、收割3558 亩,搭简易房屋4139 间。
1977 年4 月30 日,中央军委为表彰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
位和模范人物发布命令,授予8 个单位和1 名个人荣誉称号,给10
个单位和个人记功。
5 / 10
铁道兵11 师53 团12 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
铁道兵14 师68 团7 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
北京铁路局唐山地震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
我到唐山已是震后第三年了,但是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仍然是一
幢幢倒塌的房屋,以及灾民们搭建的用以栖息的地震棚。我们连队在
苹果园附近,营房是用废墟里拣来的砖块搭建的。记得六七十年代一
句时髦的口号是“人定胜天”,但当人们置身这座一夜间被大地震夷
为平地的工业城市时,感觉到的却是人类的脆弱和渺小。
我的班长是1973 年入伍的一名安徽籍老兵,名字叫王根发。他
话不多,但很干练,是连党支部委员。我们相处久了才知道他曾经是
6 / 10
连里的少数几名“敢死队”成员之一。那时对外是不叫“敢死队”的,
叫“突击队”,但连里战士都知道,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敢死队”
的,参加“敢死队”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地震后,进入唐山市的第一支部队是我们连(但我们连没有立特
等功,原因后面讲)。由于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