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第六章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第一节 泰戈尔访华之反应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伟大的诗人、作家与哲学家。1912年,他的诗集《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流萤集》等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1924年4月12日至5月30日,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华,引起中国知识界的不同反应。 沙扬挪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徐志摩:自愿担任翻译,并以弟子自居,1924年5月陪同泰翁访日。    第二节 论战之过程 一、论战双方: 新文化派:胡适、吴稚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等。 东方文化派:《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及钱智修、梁启超、梁漱溟、陈嘉异、章士钊等。 第三节 论战的焦点 论战的焦点问题 东西文化的差异; 东西文化的优劣; 文化新旧的关系;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东西文明的不同特征 西化派: 胡适《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3年3月): 批评梁氏的“文化路向说”是“主观的文化哲学”,因为它用“整齐好玩”的公式来规范“繁多复杂的文化”; 提出“有限的可能说”,认为各民族文化走得都是一条“本能”的道路,只有快慢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派 杨明斋《评东西文化观》(1924年) 第一部分评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第二部分评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第三部分评章士钊《农国辩》; 第四部分通论。 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梁等人的文化观点和主张进行全面批判,并阐述新的文化观。 中国文化的出路: 西化派:走西方道路; 马克思主义派:走“俄化”道路。 瞿秋白《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等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文明必将取代封建宗法文明与资产阶级文明,它“以扩充科学的范围为起点,而进于艺术的人生”,是一种“艺术性的技术文明”。 一、东西文化的差异 A 新文化派:“古今之别” 陈独秀《法兰西与近世文明》(1915),首先分辨东西文化为“古今之别”。 依据进化理论,把人类文明分为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 对两种文明的特征有所说明: “古代文明,语其大要,不外宗教以止残杀,法禁以制黔首,文学以扬神武,此万国之所同,未可自矜其特异也。”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心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说,一曰 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 以此特征观察东西文化,认为中国和印度文明在生物时间上虽属近世,但从文明进化程度犹“古之遗也”;真正可称得上“近世文明者,乃欧罗巴人之所独有,即西洋文明也,也即欧罗巴文明。移植亚美利加,风靡亚细亚者,皆此物也。” 第一次从文化的时代性上说明了东西文化差异之实质在于文明程度的不同,在中西文化比较史上是一次飞跃。 胡适《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提出“有限可能说”。 承认梁氏把文化定义为“民族生活的样法”,不承认走得是不同的路向。 “有限可能说”:由于生活只是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而人类生理的构造根本上大致相同,故解决的办法不出大同小异的几种。 “我们拿历史的眼光去观察文化,只看见各民族都在那‘生活本来的路’上走,不过因环境有难易,问题有缓急,所以走的路有迟速的不同,到的时候有先后的不同。” 东西文化的差异是发展速度的差异,是“古今之别”。 一元的文化进化观: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文化学说之异。它最早最权威的提出者是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孔德,代表人物有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人类学家泰勒和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 观点:既然人类的生理构造基本一致,生存环境大同小异,因此其文化一般是以一种齐一的、渐进的发展发展或进化的,经历过同样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共同的终点。 摩尔根《古代社会》:他把人类的演化划分为蒙昧、野蛮、文明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不同民族都是按照这三个时期、九个阶段进化的。 文化相对主义:本世纪上半期,一些反对一元文化进化论的学者提出的一种文化学说,代表人物有德国历史文化学家施宾格勒、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萨比尔等。 观点: 社会文化的发展存在多元性,各种文化都只有相对的价值,而没有绝对的价值; 每一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自成中心,并有自我评价的价值体系,不存在对一切社会文化都适用的绝对价值标准,因此对各种民族文化应持尊重的态度,而不能采取文化“西方中心主义论”。 施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把人类历史上高级文化精神形态分为八种类型,如埃及、希腊、中国等,认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周期,反对以西方近代文化评判其他民族文化的优劣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