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省主席陈诚与蒋介石的合作与冲突
2014年第1期 台湾研究集刊 No.12014
(总第131期) TAIWANRESEARCH
JOURNAL GenerMNo.13l
台湾省主席陈诚与蒋介石的合作与冲突
肖如平
(浙江大学历史系,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1949年,陈诚主政台湾近一年。期间,蒋介石背负失败之责,为美国所弃,众叛亲离。
临危受命的陈诚,遵照蒋氏“继续革命”之指示,在台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蒋介石的迁台与复
出做了准备。与此同时,陈诚的权势日益膨胀,集党、政、军、财大权于一身,不仅遭到了政敌之反
对,亦引起了蒋介石的疑忌,蒋陈之间冲突不断。在美国的要求下,蒋介石乘机以美援为借口,迫使
陈诚让位于吴国桢,既满足了美方之要求,又削弱了陈诚之实权。
关键词:1949年;蒋介石;陈诚;蒋陈关系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14)01—0058—08
大陆时期,蒋介石视陈诚为嫡系,在党政军委以重任,予以历练。多年之苦心培植,使陈诚奉蒋为
唯一领袖,两者犹如父子,犹如君臣。然而,1949年迁台后,蒋陈关系逐渐发生着微妙变化。陈诚不仅
在台湾民众中拥有较高的声誉,而且在台湾政局中日渐傲居群雄,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大有功高震
主之势。这种微妙的变化,使蒋介石内心颇为矛盾,他在继续培植陈诚的同时,又对其多了一份猜忌
与防范。学界对蒋陈关系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因成文较早,多数未能利用《蒋介石日记》,未免有
所缺憾。…近年来,随着陈诚档案,尤其是《蒋介石日记》的开放,学界对台湾时期蒋陈关系的复杂性有
了新的认识,但侧重于宏观考察。旧。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台湾时期不同阶段的蒋陈关系,本文重点对
1949年陈诚主政台湾时与蒋介石的合作与分歧,蒋介石以吴国桢取代陈诚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迁
台前后的蒋陈关系作一探讨。
一、临危受命
1948年,陈诚因东北惨败而遭党内攻击,甚至有国大代表呼吁蒋介石“斩马谡以谢国人”。旧1心灰
意冷的陈诚辞去本兼各职,于10月6日移居台北草山,决意远离是非与官场,其在家书中说:“至于做
官,纵身体完全恢复,亦非所愿,而党官更不必言矣。”141然而,蒋介石的一封电报却打破了陈诚的誓言。
12月28日,蒋介石手谕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由于任命毫无征兆,以致在国民党内部引起了
不小的风波。国民党高级干部何应钦、胡宗南、周至柔、关麟征等人对陈诚的任命颇为不满,而桂系的
白崇禧则反对最力。[51蒋介石在致陈诚电文中称:“自主台命令发表后,反动派对弟攻讦复起,所可痛
作者简介:肖如平,男,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万方数据
者,我黄埔同学干部,亦受影响。革命环境至此,险恶极矣。”㈨其实,陈诚本人对任命同样颇感意外。
对此,陈诚说:“中枢发表我为台湾主席,不独事先没有征得我的同意,且也没有正式命令,只于12月
29日那天晚上9点多钟,由魏道明先生转奉总统一个手启电报,电文很简单,仅‘决任弟为台省主席,
望速准备’寥寥十数字而已”,“完全是事出意外”。¨1
蒋介石之所以急促地任命陈诚接掌台湾省主席,一是因为国内败势已定,其正谋求以退为进,筹
划第三次下野;二是危难之际,台湾迫切需要一位有魄力之忠诚干将,为其固守台湾,建立“反攻基
地”。而陈诚是黄埔系高级军事将领,对蒋介石忠诚不贰,勇于负责,抗战时期又曾担任湖北省主席,
有地方党政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台养病的陈诚“对台湾地方的实际情形获得了深切了解”,在退
守台湾战略上又与蒋不谋而合。¨1
陈诚临危受命,益感自身所负责任之重大,并决心“尽瘁图效,勉副厚望”。∽1然而,此时台湾不仅
大量军公教人员、散兵游勇涌人,社会治安日益恶化,而且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加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