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课时 走进百草园 领略百草园的乐趣 1、齐读第1段,从中选择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齐读第2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连缀起来的?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从感官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哪个方面?他们的共性是什么?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从感官的角度来看分别属于哪个方面?他们的共性是什么? (4)速读后半部分的内容,凭记忆说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乐趣? 3、作者先描写了什么?后描写了什么?为什么说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 知识讲堂(复习) 1.抓住主要特点。 2.安排描写顺序:由静物到动物;由动物到植物 3.确定描写角度(感官):色形声味。 4.恰当运用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动静结合。 4、速读“美女蛇”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体态是否自然、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表情是否得当,有无感染力等方面评议其讲故事的能力) 5、齐读第7段,并勾画雪地捕鸟的一系列动词并体会其作用? 6、为什么作者把百草园当作乐园,而且写得这么有趣? 知识讲堂:如何利用动作描写让细节更生动形象 他在雪地捕鸟。 他在雪地用竹筛捕鸟。 在雪地,他在竹筛下面撒上秕谷来捕鸟。 分解动作,细化过程。 我们在上语文课。 第三课时 走进三味书屋 一、默读10——24段,思考一下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清楚? 2.你认为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的态度如何? 3.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 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山舟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三余,三国时期魏人董遇教学生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关于“寿镜吾” 寿怀鉴(1849~1929),字镜吾。清同治八年(1869)中秀才。愤于洋人跋扈,清廷丧权弱国,以不买洋货、绝意仕进明志,在家中三味书屋设馆收徒,厘定规约,年收学生不过8人。为启发学生思路,提高文学修养,选授课文注重文采,因其异于传统,被人讥为“离经叛道”。教学之余,以读书自娱,除经史子集外,博览稗官、笔记。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   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镜吾将其锁于楼房内,不令出而应试。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时徘徊其下,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二、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三、品味过渡段 自由朗读第九段,探讨: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四、品味语言 请自选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3)雪地捕鸟片断。 (4)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 句中连用三个“也许”表猜测,表达出作者深深眷恋百草园和被迫离开时无奈与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