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步高课件02 诸子散文
1、《曲则全》一文说“枉则正”。《孟子·万章上》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淮南子·泰族训》说:“夫圣人之屈者,以求伸也;枉者,以求直也;故虽出邪辟之道,行幽昧之涂,将欲以直大道,成大功。”请分析其间的义理异同。 2、《曲则全》一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其效果如何? 3、用《读〈山木〉有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小杂文。 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浮游于“万物之祖”和“道德之乡”,这不仅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更是追求顺应万物自然的自由境界。 《山木》运用寓言说理,以形象直接说理。庄子以诡奇的想象表达深邃的哲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 《山木》章法变化无穷,将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使之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语言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句式错综复杂,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富于变化。 富贵不能淫(11),贫贱不能移(12),威武不能屈(13)。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战国时纵横家。 公孙衍:魏国人,号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张仪: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主张连横,为秦扩张势力。他们怒则说诸侯使相攻伐,故诸侯惧也。 (3) 冠,去声。古时男子年二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4) 女,音汝。女家,夫家也。妇人内夫家,以嫁为归也。 (5) 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 (6) 广居:仁。 (7) 正位:礼。 (8) 大道:义。 (9) 与民由之:推其所得于人。 (10) 独行其道:守其所得于己。 (11) 淫:荡其心。 (12) 移:变其节。 (13) 屈:挫其志。 孟子不仅主张人性本善,提出了“王道”、“仁政”、民贵君轻等政治理想,他还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在此篇中他把道德操守置于崇高的地位,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 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持否定态度,认为他们阿谀苟容,窃取权势,是妾妇顺从之道,非丈夫之事。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自我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个人身处富贵温柔之乡,不能丧失志向;身处贫贱困苦之地,不能改变人格;身处强暴威胁之时,不能丢掉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高尚人格)。 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高风亮节、正气凛然。认真完善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尊严,维护自己的信仰。 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才能达到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这种人格理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此篇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雄奇精妙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在排比、比喻、反诘等众多修辞手法中体现出文章的气势,文采飞扬。用譬喻来陈说事理,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孟子善于揣摸对方心理,巧设话题,辩论是非,引人入彀,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又加强了说服力。 1、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 公元前4世纪宋国人,曾做过宋国的地方小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重要的思想家,著有《庄子》10余万言,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庄子》一书中广泛地探讨了人生、社会、自然的各种基本问题,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说理,思想博大精深,想象奇特宏丽,语言华美生动。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鲁迅在《中国文学史纲》中说庄子:“著书十万馀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为郭象注本。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种植花生.docx VIP
- 医疗废物分类管理.pptx VIP
- 塔吊信号工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某大学10KV变电所供配电系统电气设计报告》19000字.docx VIP
- DZT 0295-2016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pdf VIP
- 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的处理措施.doc VIP
- 《铁血丹心》完美演奏版简谱钢琴谱 简谱双手数字完整版原版.pdf VIP
- 2025年高中数学_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VIP
- 海南省公安厅辅警真题.pdf
-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全套PPT课件教案讲义.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