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富有特色的智慧城市之路扬州
扬州将全力以赴,狠抓关键,切实做好“智慧城市”试点的组织和保障工作。 成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机构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行动计划等; 负责协调各行业、部门、地区的发展目标和行动; 推进关键性技术研究以及促进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标准的制定; 制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各项政策、制度、规定; 组织实施智慧项目建设的管理,协调落实建设资金; 组织实施“智慧城市”目标任务考核和评价。 一是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协调推进机构。 二是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 三是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和流程重组。 一站(门户网站群) 一网(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一号(12345政府服务热线) 一门(行政办事服务中心) 始终保持扶持政策在全国最优惠、最专业、最坚决。 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支撑,民间资本广泛参与的“智慧扬州”投融资模式; 进一步加大对“三新一网一书”、物联网、信息技术研发、“智慧城市”运营管理等领域高端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构筑“智慧扬州”建设的高端人才支撑体系。 四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服务扶持力度。 扬州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将通过应用国家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让城市得益,也将通过我们的应用让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发挥效应,从而推动全国同类型城市发展,并带动全国相关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是加强与科技部和省有关部门的汇报力度,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充分吸收“863”信息化科技成果。 我们真诚地恳请国家科技部及省有关部门继续给我市大力支持,我们热忱地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多到扬州指导,为“智慧扬州”建设献计献策,我们期盼有关科研院所和IT企业到扬州投资合作,实行共赢共利。 * * * 结合扬州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的实践与探索,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进一步交流探讨。 扬州 位处中国长江三角洲 近2500年建城史 面积6634平方公里 人口460万 是南京经济圈和上海都市圈的重要成员。 《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扬州位列第44位。 地区生产总值2200亿元 人均GDP 7000美元 财政总收入超过400亿元 “九五”初期,扬州就通过了以3S应用公共平台为基础的“数字扬州”工程建设规划论证,成为全国首个开展3S应用研究示范的中小城市。 “平台共建、信息共享、系统共维” “国家863中小城市3S应用” “人口基础信息共享系统” “数字化城管”等 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 开通书记信箱、寄语市长、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管理、网上审批 综合治税、网上纳税 水利部门利用遥测技术,实现了流量、水位、降水自动测报和水闸远程控制; 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系统集四大功能为一体,有效地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G和无线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 在全省率先实现 “村村通宽带” 全市百户家庭电脑与电话拥有量分别为55.6台、301部 有线电视覆盖率95%,市区实现了数字电视全覆盖 在全国率先开展城乡学校网上结对和“数字化校园”建设 多卡合一、一卡多用的市民卡成为全国地级城市首创。 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我市第一优先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国内最优惠、最专业、最坚决的扶持政策,全力打造新兴软件名城。 2010年底,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6%, 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较“十五”末翻了一番。 初步建成了“中国声谷”、“扬州智谷”等产业基地。 过去的十年,扬州信息化建设很好地服务、推进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为新的发展阶段扬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主体应当是城市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① ② “智慧城市”应当服从城市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民生幸福的需求; ③ 城市有共性特征,也有鲜明个性,“智慧城市”的推进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富有自身特色。 扬州正在大力发展机械装备、汽车船舶、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等“三新一网一书”新兴产业,软件与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要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倍增器、转换器、加速器的作用。 发展重点是: 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能源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 以数字大棚、测土配方、食品可追溯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技术平台开发和推广; 以软件、集成电路、传感器、云计算、搜索引擎、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推进以三网融合、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为重点的信息化资源开发开放和共建共享行动计划; 集高可信目的地旅游信息、旅游商务、旅游产品数据等为一体的智慧旅游平台开发与推广。 着力探索智能城管,实现基于网格管理的“部件”、“事件”和“人”的日常化精细管理; 探索智能交通,建立交通管理、车辆控制、应急救援、电子收费等
文档评论(0)